情暖凉山贫困儿童 大学生开设“爱心课堂”
●本报记者 易立权 文/图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春日里,不太齐整的读书声飘扬在大凉山上空。声音的源头是大凉山贫困山区中一户小小的民居,这里是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财经学院大四学生阿尔阿合的家。疫情发生后,一个多月时间里,阿尔阿合在家中开设了简陋却温暖的“爱心课堂”,为当地孩子上课。
阿尔阿合的家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琅环镇麻棚村,地势偏僻、土地贫瘠。村里人很多都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装宽带的家庭很少。
在全国抗击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政策,各级学校基本都通过在线网课的形式授课。身处大凉山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大多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很多地方也没有网络。很多孩子上不了网课,只能跟着父母做农活。
孩子们着急,阿尔阿合和他们一样着急。“作为山里的孩子,我清楚地知道,唯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阿尔阿合说,琅环镇相对封闭,人口流动小,在没有外来流动人口的情况下,山村自我封闭14天以上,村中基本安全。基于此情况,阿尔阿合想为村中学生辅导助学的想法愈发强烈。
说干就干,阿尔阿合拜托村干部和亲友四处通知,表示疫情期间他想为村里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辅导。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们都激动起来,家长们也非常支持:“农活可以不做,学习必须要学。”最后,一共有9个孩子报名。
来上课的9个孩子,分别就读二年级、五年级和初二,年纪最大的15岁,最小的8岁。阿尔阿合事先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备课。他还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获得了支持和鼓励,村委会为他和孩子们提供了消毒液和测温枪。
2月17日,简陋却温暖的“爱心课堂”在阿尔阿合的家中正式开课了。
每次上课前10分钟,阿尔阿合都要仔细地对教学场地进行消毒,并测量孩子们的体温,询问其身体情况,并在课中为孩子们讲解时事热点,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教导孩子们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条件有限,阿尔阿合一人当全科老师,分年级教学,上午上小学、下午上初中。孩子们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学习热情高,非常认真努力。
除了传授知识,阿尔阿合还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还给孩子们讲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见到外面的世界。
阿尔阿合说,目前“爱心课堂”仍在继续,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的师生也关心大凉山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给他提建议、出点子,让他在保证自身和孩子们安全的前提下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新闻推荐
图为一家人合影(左二为曾方成、左三为曾刘权)。(受访者供图)4月1日,新华社客户端、中国应急信息网等播出了《哥,千万别告诉...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