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火线”脱险记
守住彝族珍宝 守住彝家记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展厅。
博物馆转运文物。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凉山之鹰雕塑。
馆藏首饰木盒。
馆藏铠甲。
馆藏月琴。
馆藏高脚木盔。
4月1日中午,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未曾合眼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副馆长邓海春终于短暂松了一口气。博物馆珍藏的4000多件文物,在山火复燃后的几个小时内,已开始陆续打包运到安全地带。“在消防人员的严防死守、博物馆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保住了文物安全。”
□本报记者吴晓铃
一
水池+隔离带 防患于未然
邛海之滨的泸山北麓,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就坐落于此。它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包括一级文物90件,二级文物178件,涵盖黄金、白银、珠宝玉石等多种物品,向公众展示了彝族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婚姻家庭、文学艺术以及奴隶和劳动群众最终反抗奴隶制度的全过程。自博物馆1985年建成开放以来,接待了数十万中外游客。
博物馆地处邛海景区,风景如画,却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压力。邓海春说,泸山林木繁茂,有的区域遍植松柏,树下落叶覆盖。西昌风大,碰上天干物燥,就容易引发山火。幸运的是,博物馆周围的林木,大多是不容易燃烧的阔叶乔木。邓海春说,山火发生时,并不是每一种树木都容易燃烧。博物馆周围的青杠等慢火阔叶乔木,树干、树叶含水量相对较高不易燃烧,树身高大,如果出现地表火蔓延,也不易引起树干着火。
不过,为防患于未然,避免地下落叶引发火情,博物馆每年在干旱季节都会组织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周围清理地表落叶和枯草。今年山火发生前不久,则请了当地专业的扑火队员清理出宽达50米的一条隔离带。
如果出现火情,消防水源怎么保障?借鉴苏州园林风格的博物馆,在园区内修建了两处水池。平时碧水繁花成为一景,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两座水池可以提供近300立方米的消防供水。3月31日晚,当西昌山火复燃,驻防博物馆的消防人员便是从水池中取水进行喷水降温预处理。此外,博物馆还储备了隔离服等专业消防设施,对安保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二
彻夜不眠 二百余件文物连夜转移安置
3月30日,西昌山火突发。下午5点过,博物馆接到西昌森林火灾指挥部要求人员撤离的通知。
“文物还没撤离,我们不能就这样下山。”邓海春说,当时博物馆离火源还比较远,他们组织了保安和后勤布好消防带,密切关注风向火势。同时专门向西昌森林火灾指挥部申请时间把展厅文物撤回地下库房。即使火情蔓延到博物馆,库房外的消防通道能保障消防车驶入,可以在此筑起最后的防线。
正在展出的文物多达数百件,要短时间内全部撤展、装箱,任务繁重。博物馆50多位工作人员中的壮劳力此时几乎全部出动。他们先把博物馆迎火面展厅内的珍贵文物撤回库房,大件文物则搬到背火面的展厅暂时安放。此后,根据文物珍贵程度,再一一把博物馆内的定级文物以及部分比较精美的文物共270余件全部打包装箱,包括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武器类漆器——漆绘皮铠甲,精美的彝族漆器和银饰等等。其中,镇馆之宝之一的宋代皮铠甲,是全国唯一一件。
彻夜不眠。邓海春说:“我们3月31日凌晨两点过,发现最近的火点距离博物馆只有大约不到两公里,还是非常着急的,毕竟火一旦过来,这些文物就没了。幸好早上8点左右,火终于扑灭,大家松了一口气。”让他们欣慰的是,来自成都消防救援支队的十几名消防队员开始进驻博物馆。
岂料3月31日下午,山火复燃。夜幕降临时,绵延的大火映红了邛海水面。已经按要求撤离到泸山脚下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心又开始揪紧。
晚上8点过,博物馆接到国家文物局等相关指示,在保障人员安全情况下,尽快把文物转运到更安全的地方。申请打到指挥部,博物馆得到半小时的特批时间。半小时后,人员必须从博物馆撤退。
转运文物要人、要车。灾情就是命令,当邓海春宣布要进馆抢运文物时,20多位博物馆职工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博物馆只有两辆商务车,根本无法转运文物,蓝豹救援队紧急调了5辆救援车,一路疾驰开到博物馆。
此时,大家已经能够感觉到山火的热浪扑面而来。博物馆内,驻防的消防官兵随时关注着风向火势,消防水炮等设施已经严阵以待。
倒计时开始,他们只能够把已经装箱的两百多件文物搬上救援车。
三
有惊无险 火线距离博物馆只有八十米
邓海春说,为了确保博物馆安全,消防人员提前朝博物馆外的隔离带进行喷淋,为博物馆建起一道保护墙。没想到4月1日早上6点过,风势突然变猛,火势迅速朝博物馆方向蔓延,火线最近距离博物馆围墙只有80米。重型水罐车、泡沫车开始向博物馆周边植被洒水和泡沫,成功保住了隔离带。此后,消防人员进行一个多小时的反冲锋,最终堵截住了火势。
与此同时,接收文物的一处临时安置点也是一片忙碌。200多件共十几大箱的文物要负责清点、登记,要保证安全,博物馆的女职工集体出动,直到1日凌晨4点过才完成所有工作。
4月1日早上,邓海春和四川省、西昌市的相关文物系统工作人员重新回到博物馆,他们专门转到山后,看到带着导航系统巡逻的消防人员和湿漉漉的树林,长舒了一口气。“不过,我们仍然决定继续转出博物馆文物。”邓海春说,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文物安全。
当天,博物馆已紧急采购了几百个整理箱,和邓海春一样几乎没有睡觉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一直在抓紧装箱,“如果火情严重,可以考虑把文物临时转到雅安。”
“在全体消防人员的努力下,除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市级文保单位光福寺我们也保住了!”西昌市文管所所长马玉萍说,光福寺最珍贵的文物就是它不同年代的主体建筑,此外馆藏的字画也有一部分。3月30日,光福寺的字画已经全部装箱,31日顺利转移。为保护寺庙的建筑安全,消防人员在这一带作了重点布控,接通了寺庙的十几处消防供水通道,最终将火线阻断在安全距离之外。
新闻推荐
3月以来,华北、西南地区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明显,大风天气频繁,其中,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南部、山西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