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传统针黹手艺,钩出快乐生活 张匀雁的双重身份:历史文化守护者礼州钩线偶名人

西昌都市报 2019-10-22 07:25 大字

作品葫芦娃和热带鱼。 张匀雁(左)和丈夫曾永林。

重拾传统针黹手艺,钩出快乐生活

张匀雁的双重身份:

历史文化守护者

礼州钩线偶名人

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张匀雁曾是礼州文化站长,她的先生曾永林是她的助手。谈起礼州的文物古建,能够如数家珍的人很多,而张匀雁夫妇算是其中著名的两个。退休后,除了热心守护地方历史文化,张匀雁还重新拾起传统针黹手艺,成了礼州钩线偶的名人。

文/图王仁刚

近日,我再次来到礼州曾永林大哥家,邀他一同去参观孙子汶将军的故居。他的夫人张匀雁说要送我两样小礼品,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她亲手钩织的两个线偶,一个是体态圆浑、颜色金黄、活泼灵动的金鱼;一是红冠长尾、色彩斑斓、器宇轩昂的公鸡。

我对这两件精巧的手工爱不释手,当即询问是否还有其他作品可供参观。当收藏着众多钩品的箱柜打开,我对这位热爱乡土,朴实热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又有了新的认识。

历史文化的守护者

张匀雁是礼州文化站原站长,她的先生曾永林是她的助手。谈起礼州的文物古建,能够如数家珍的人很多,而张匀雁夫妇算是其中著名的两个。哪条街巷有什么古建民居,是哪家人的,概况如何,保护进展怎样,他们十分清楚。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礼州,有许多古街古巷,古建民居、祠堂庙宇,有许多历史故事,民俗文化传统。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礼州的历史遗存极为丰富,远至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汉代的古墓,明清古城,清代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古碑刻等等,真是多不胜数。

在西昌各乡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应该是礼州。这里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昌宫、字库塔、孙家大院、杨跃华故居、祖师殿、边家祠堂、迎晖门(又名新运门)等,文昌宫等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申报省级文化名镇和文物保护单位,张匀雁夫妇协助文管所等上级部门开展文物普查,整理资料,呼吁呐喊,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现有的各个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还是他们夫妇一个个亲手钉上去的呢。

热心助访古

礼州有许多历史文化爱好者,笔者有幸结识刘泰龄、边士光、曾稷、王成业等。因寻访古建遗址,多次到礼州的古街老巷闲逛。通过西昌市图书馆老馆长边仕许介绍,认识了90高龄曾稷先生和他的儿子儿媳曾永林夫妇。

当笔者提出想去各处文物古建看看,曾永林十分热情。他开出他的代步电瓶车,载上笔者,一路走一路介绍,帮着询问打听,测量、登记、拍照,一天天转下来,丝毫不厌烦。

笔者能对礼州文物古迹有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还真感谢他们的支持。西昌市志办编辑礼州镇志,参与整理过一些资料;去年以来写的《礼州字库塔,见证西昌惜字传统》《亮善书院今何在》《礼州第一寺——西禅寺》《<礼州胡氏族谱>简介》。文章能在《西昌都市报》《西昌文史》发表,如果不是有曾永林、张匀雁夫妇的帮助,还真写不出来。

张匀雁大姐十分热情,也很想一同去访古,可她的腰腿不太方便,就全权委托曾大哥给我当导游了。

心灵手巧钩线偶

张匀雁心灵手巧。她自小跟着祖母学习女红,做香包做布虎。后来绣枕套、做鞋垫、打毛线衣、钩线帽线鞋,挑花绣朵,是样样在行。

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好些手工针黹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了,张匀雁的针线手艺逐渐“英雄无用武之地”。去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她在会理工作的女儿看到电视上有人用毛线钩布娃娃,样式乖巧,就怂恿母亲也试着钩钩。于是网上寻找图片来参考,自己不断实践尝试,越钩越好。十二生肖系列,香包布虎、卡通人物……样式越钩越多。

亲戚邻居的小孩子们看见,都很喜欢,就来索要,拿去显摆。于是更多的人就来索要,张大姐就成了礼州钩线偶的名人了。

张匀雁钩织线偶,先在脑海里想好样式,考虑好需用毛线的规格花色再动手。她先用布或棉花扎出内芯,然后再钩织外套。钩好后再缝上线偶的眼睛和吊线,于是,一件件惟妙惟肖的线偶就在她的手中奇妙诞生了。

去年以来,张匀雁的线偶钩了好几百个,基本都送了亲戚朋友的小孩。她说自己钩线偶并不为了钱,纯粹为了好玩,大家开心她也开心——她的退休生活也因此忙碌而充实起来。我知道,在她心里,她是不希望把年轻时的针黹手艺打失了。我倒想建议她增加些礼州文化元素,说不定哪天就能打造成礼州的一种文创产品呢。

新闻推荐

2019西昌市出租车驾驶员好人好事公布栏

公司名称乐西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西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西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西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