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记忆

西昌都市报 2019-10-11 23:33 大字

□王绍成(成都)

有人说故乡是一种味道,确实,无论你离开家乡多久,也无论你走多远,总有家乡的影子、家乡的味道。这种故乡的情怀,随着岁月的增添变得更为浓烈。1944年冬,我出生在西昌县瑶山乡地运村(现已改为西昌市西郊乡海滨村五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自从1963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学习离开家乡后,回到西昌的时间就很少了。

西昌原是一个山高水远比较偏僻落后的小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面貌日新,近几年打造生态西昌,西昌更是快速发展。我家原住的地运村已变为湿地公园,弟弟妹妹和其他村民们已搬到新建的海门渔村居住。这一切变化实在太大了!

西昌地域边远,但确实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西昌盆地一边是邛海,一边与安宁河谷相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春天来临的时候,麦苗青青,蚕豆花香,一片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地间蜜蜂飞,蝴蝶舞,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非常耀眼。这个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在田边的草地上玩耍,玩累了,躺在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漂浮的朵朵白云,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飘在空中,让人心旷神怡。

每到夏秋农忙时节,学校都要放一周的农忙假,让学生回家帮助干农活。夏收的时候,白天帮助大人收小麦、蚕豆。晚上,收完晒场的粮食后,经常到场边烧麦壳的火堆里烧刚捡回的蚕豆吃。到秋收的时候,又去帮着大人抱谷子。在收稻子的同时,忘不了要抓蚂蚱,有的人将抓到的蚂蚱用草穿成一串一串的,有的则用水壶装。回去后用油煎来吃,老人们则用来下酒,真香。

儿时玩的东西大多也是原始的。记得经常和小伙伴们打弹子。弹子是一种叫皮跳果树的果子。各自用的母弹则是到山沟里捡来的各种颜色的花岗石自己打磨的。还有踢毽子、打陀螺、打石牌等都是就地取材自制,毽子是用鸡毛制成,陀螺是用树棒砍削而成。有时还用竹管制造能连发的炮果枪“打仗”玩。

当然最有趣的是到邛海游泳、捞鱼摸虾了。我们家背山面海,到邛海只有两百米远。所以一到夏天,我喜欢和小伙伴们去邛海游玩,一个个脱得精光。记得小时候,奶奶担心我到海里被水淹,不让我去游,有两次到岸边将我的衣服拿走,等我上岸没有衣服穿了,只有用别人的衣服围着回家,也因此我曾挨过打。在邛海捕鱼有很多土办法。用鱼罩罩鱼,在浅滩泥里抓鳝鱼。有时几个小伙伴约起用抓来的鳝鱼打平伙。弄口锅,带点调料,拾点柴火在外面野炊,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上初中以后,每逢假期,经常跟着父亲在邛海用笼子捕鱼。还有就是用卡子逮鱼。夏天,经常光脊梁在小船上捞捕、游玩,热了,下水去游一会再起来,头两天下来皮肤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疼,晚上睡觉背都不敢贴席,过两天就起泡脱皮。每个暑假脱上两三次皮后就不再脱了,晒得黑黑的。天气好的时候,有时下完卡子就在船上睡觉。远处不时传来打鱼人敲船帮的声音,有时能看到渔火,那是渔民在船上做晚餐。由于西昌空气能见度高,月亮特别清亮,夜深了,明月当空,风平浪静的时候,湖面像一个硕大的镜子:泸山的倒影印在湖中,有时微风吹来,波光粼粼,让时光柔软下来,也让我很快进入梦乡。

每逢夏秋时节,邛海的菱角成熟,篙笋也出来了。大家就都去摘菱角、搬篙笋。不时会看到鱼儿跳跃,三五成群的野鸭子游来游去,一会飞起,一会落下,芦苇丛中不时传来水鸟呱呱的叫声。整个湖岸边,打渔的、摘菱角的、搬篙笋的、捞海草的,一片忙碌景象,真有点“清早起来去撒网,晚上归来鱼满仓”之感。

除了下海,再就是上山了。每到夏天,经常和大家一起上山采蘑菇,什么青杠菌、牛肝菌、乔巴菌、鸡枞菌……很多野生菌我都认得,不但采来吃,有时还拿去卖。有时要陪大人们上山捞松毛(叶)或割茅草,回来,挽成草把作燃料。无论是采蘑菇或找燃料,当走累的时候,山里茂密的树林,不时吹来阵阵山风,稍歇息一下就觉得松快很多了。有时还能采摘到一些野果子吃。

西昌农民的生活是简单而闲适的。村子里谁家有喜事了,都来相聚祝贺,有丧事都来帮忙,都要请客吃饭。到夏秋农忙时节,都采取换工方式相互帮忙,今天我帮你抢收,明天你帮我耕种。大部分村民除了农忙时节在地里干活外,平时有的下海捕鱼,有的上山打柴草或搞点其他的副业,日子过得平静、安宁。

上初中时,人民公社办起公共食堂,全生产队的人都到公共食堂吃饭。记得周末回家,只需学校开个条子回去就可以到食堂吃大锅饭,真是吃饭不要钱。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公共食堂就解散了。很多人吃不上饭,只得吃糠菜。什么萝卜秧子、海藻、菱角藤、野菜都吃。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家里支持我念完高中的。

无论走到何地,总有剪不断的乡愁。每次回家都能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了,盖了新房,买了汽车。1978年西昌地区与凉山州合并,西昌成了凉山州府驻地,为西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活力。随着一颗颗卫星上天,西昌更让世人瞩目,西昌已成为“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度假胜地。成昆铁路通车、西攀、雅西高速公路建设为西昌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西昌已从传统的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领跑地区。近几年西昌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走持续发展之路,县域经济跃居全省前列,成为生态发展的典范、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典范,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这些年西昌市委、市政府把邛海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资源,先后投入几十亿元,实施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恢复邛海湿地几千亩,保护各种植物、生物。邛海戴上一圈美丽的“花环”,西昌成为全国最大、最美的城市湿地。西昌将建成国际性的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目的地。

家乡的老房子没有了,免不了总有些怀念,那里是我出生和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但是当看到一个越来越美丽的、适合人居的新西昌展现在眼前,看到邛海周围的农民们也都分区分批地搬进新建的新农村,看到每天到湿地公园游玩的游客和晚间在湿地公园散步、健身的市民们那愉悦的表情,我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打心里由衷地高兴。

新闻推荐

眼见为实专家学者走进葡萄基地见证西昌葡萄发展好势头

专家学者参观西昌葡萄种植基地。眼见为实专家学者走进葡萄基地见证西昌葡萄发展好势头西昌绝佳的气...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