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兴镇 这盛世诚如所愿

西昌都市报 2019-09-17 02:58 大字

官坝河是川兴镇的母亲河,是这片土地最重要的灌溉河流,如今不再桀骜不驯。

历史上几经易名,从梅古村到穿心堡,再到川兴堡

这盛世诚如所愿

川兴镇,据《西昌县地名录》称:“因镇政府住川兴堡”而得名。而《西昌市地名诠释》记载,川兴堡“地处邛海湖畔,官坝河边,为河谷冲击坝。昔名东海镇、乐普桥。是西昌东部的主要物资集散地,时通往昭觉等地必经之徒。”其实川兴堡原来也不叫川兴堡,历史上几经易名,从梅古村到穿心堡,从穿心堡再到川兴堡,地名的变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文/图特约撰稿王青山

现在一说起川兴,你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诸如小渔村、月亮湾、小花山等等美景,确实,川兴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川兴镇之所以叫川兴镇,据《西昌县地名录》解释:“因镇政府住川兴堡”而得名。

那么,川兴堡在哪里呢?

根据《西昌市地名诠释》,川兴堡“地处邛海湖畔,官坝河边,为河谷冲击坝。昔名东海镇、乐普桥。是西昌东部的主要物资集散地,时通往昭觉等地必经之徒。”《西昌市地名诠释》更加具体:川兴堡“集市共4街1巷,呈不规则‘六’字型。合兴街和新桥街是老街道,由南向西北,以中心街口为界分两段,南段为新桥街(原名熊家巷),西北段为合兴街……”这正是现在的官坝河以西,农机站公交车站以南,以川兴镇政府为中心,包括该镇下辖的新桥、合兴两村村委会的驻地等在内的这一片。

其实川兴堡原来也不叫川兴堡,历史上几经易名,这里面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梅古村到穿心堡:

惨痛的记忆

川兴堡地处邛海北岸,现代科学早已证实:邛海是地质构造运动断陷形成的,迄今已有200多万年的历史了。邛海四周因山溪冲击形成的湖盆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据考古发现早在约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春秋战国时期,生活于邛海周围的先民已经形成农业部族,属于古西南夷邛都国。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郡治邛都。那时的川兴一带就属于邛都。

根据史料记载,早些时候的川兴堡,叫“梅古邨”“梅古村”,还叫过其它名字,如《西昌县地名录》就记载:“昔日叫东海镇、乐普桥……”另外很多古籍、遗迹等也都说法不一。川兴镇宋务国先生家的《川兴宋氏族谱》记载:“自明洪武二十年,宋氏三始祖落业梅古村,繁衍自今,已至二十五代,可谓人丁兴旺”。又载:“‘川兴’系川兴堡的简称,古称‘梅古邨’”。

最早修成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最后续修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的《宋氏族谱》中记载,清雍正十年(公元1851年)续修之《宋氏族谱》“叙”有:“雍正玄默困敦之岁端阳前二月十二世孙可达叙于梅古村之主敬楼”字样。

那个时候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一个地方名称很难统一起来。所以一个地方有几个名字并不奇怪。

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公元1850年9月12日),西昌发生大地震,同时连下暴雨,导致山洪泥石流,整个西昌,包括梅古村(邨),乃至会理等地均伤亡惨重,梅古村(邨)更是面目全非,从此改称“穿心堡”了。

关于那次大地震,有必要回顾一下。

据《清史稿》记载,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深夜时分,宁远府地区发生7.5级大地震:“地大震,全城陷没,死伤甚众。”

当时的四川总督徐泽醇在向清廷呈递的奏稿中这样说道:“接据署西昌县知县鸣谦奏称:八月初七日夜亥刻,县城忽然地震,簸摇动荡,屋宇倒坍。阖城号呼鼎沸,因黑夜霖雨,无从往救。及至天明,遍城木石倒塞,不辨街巷,庙宇、城楼、文武衙署及监狱、仓库尽行倒坍……军民被压身死者不计其数。”

泸山上的地震碑林记载这次地震的石碑很多,如“瑶池宫王母宫清咸丰三年碑”记述:“忽于庚戌岁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夜地震,将殿阁甲一山者,尽皆瓦碎垣颓矣”。

(下转19版)

新闻推荐

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7督导组督导西昌邛泸景区工作

督导组一行走进西昌邛海国家湿地,深入景区督导检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情况。本报讯9月11日下午,省扫黑除恶专...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