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城味道 赏古韵新风 古城文化带你感受城墙里的故事
准备就绪的千人宴。
文/图本报记者寒梅
一棵古树,一块老砖,一张旧照,一顿佳肴,这些都是建昌古城的味道,目睹、触摸、体验过这些,不知不觉你就走进西昌老城,成了小城故事里的一员。
位于西昌市老城区的大通门,是明代建昌卫的四大城门之一,从明朝洪武年间建成后,历经了无数朝代更迭,沧桑变幻,经过修复后的大通门,保持了明朝建筑的风格,还原了瓮城。今年的古城文化节,于7月26日、27日、28日,以大通门为中心展开,给群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听觉、味觉的饕餮盛宴。
城楼上观摄影展
用镜头记录历史
在大通门城楼上,群众在街边的井中打水、在南街赶场、在四合院里聊天的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被一一陈列。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看着一张张的照片,仿佛正从古城小巷,穿梭到从前时空,阅览着众生的人生百样。
“爷爷你看,这是以前的吉羊巷。”一位老人领着他的孙女,认真地看着照片、说着过去……时光冉冉,岁月流淌,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了建昌古城的历史,通过追踪拍摄,留下了让老城区珍贵的影像资料,还原古城当年的风华。一些年代久远的古老照片,和当下拍摄的新照片,新旧对比,展现了古城的发展变迁和岁月风韵。
西昌市摄影家协会钟敖对记者说,摄影师的工作就是要真实地记录历史的变迁,而且要拍摄有温度的作品。很幸运的是,他参与了老城区的改造和涌泉街的改造从头到尾的工程跟拍。一些摄影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够唯美,但它就是历史和现实,如果不真实记录下来,以后的人就会遗忘西昌的变迁故事。
一幅幅贴近生活的画卷如同打开记忆的钥匙和开关,记忆里如诗如画的故事通过照片又在老城居民的脑海中浮现开来,大家三五成群地结伴观展,还不时讨论着照片中的人和物,看到这些曾经熟悉的场景,除了激动,群众们还不免感慨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和原来一样,我们以前就在那儿住。”老城区居民肖春生说,现在真的比原来好,曾经的涌泉街路烂,治安也不好,现在哪儿都好了。
本届古城文化节书画摄影展,除了展出41幅体现老城风貌的摄影作品,还展出了从全市征集到的优秀书法作品。在书法作品展厅,主办方设置了书画操作台,大家不仅能参观作品,还可以现场挥毫泼墨,一展才华。
体验建昌原生态千人宴聆听乐声细品古城味道
在农村,遇上重要庆祝节日,通常是在自家院子摆上桌子,邻居乡亲聚在一起吃菜喝酒,相当热闹。7月27日,在大通门外侧广场上,摆开了一场别有风味的原生态千人宴。
下午近6时,参加千人宴的嘉宾开始陆续入场。现场演绎着西昌邛都洞经古乐团的精彩表演,一个个盛满了美食的簸箕摆在食客面前,簸箕中的邛海白条鱼、卤鹅、卤牛肉、坨坨土鸡、酥肉、荞饼、乌洋芋、玉米、花生、黄瓜、小番茄等,都是以原生态食材为主,突出了绿色、健康、本土的特色。伴着动听悦耳、余音绕梁、悠远深邃的洞经音乐,再伴着锣鼓、舞蹈等节目表演,食客们一边品尝可口美味的菜,一边忆苦思甜。
老城区居民张洪涛感叹道,此次的原生态千人宴特别有古城的传统味道,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想起以前,只能要求吃得饱,而现在是要吃得好,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简单大气的装盘、内容直接的菜品、口感醇厚的味道、彝汉合并的特色,让第一次来西昌的人从美食上就能感受到西昌人务实大气的特点和欣欣向荣的古城印象。
南昌广播电视台记者曹健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参加千人宴,感受到了西昌深厚的文化底蕴。千人宴的宏伟场面,对他而言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直播旅游网的记者王秀丽也说,古城千人宴很接地气,极具乡土风情,到西昌就应该品尝原生态美食,蓝天白云绿茵下,听着悠扬音乐,品尝着地方原生态晚宴,氛围极佳、令人震撼。
戏曲综艺节目大舞台
享视觉盛宴愉快体验
为期3天的古城文化节,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纷呈的戏曲综艺节目,早上买菜、晚饭后,街坊、亲友相约在古城会合,为的就是享受千年文化给视觉、听觉上带来的愉快体验。
要说到这几天带给老百姓们印象最深刻的节目,川剧吐火和变脸肯定是其中一二,不管历经多少年,川剧对四川群众的吸引力历久弥新,舞台上川剧演员们的完美演出,迎来阵阵喝彩。
市民李俊萍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川剧,这次借古城文化节的机会带孩子来看,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变脸和吐火,活动办得真的很好。”
除了变脸和吐火,皮影戏也是大家最喜欢的节目,哪怕是影像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皮影戏依旧能够吸引众人的目光。7月27日、28日两天晚上的皮影戏,为大家带来了武松打虎、龟兔赛跑、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和小品,简单的道具在表演者的手中有了巧夺天工的剧情演绎。
看到皮影戏,最激动的莫过于小朋友,他们边看边欢呼,还自告奋勇地到舞台上学习体验表演皮影戏。皮影戏体验者蒋雨辰说,他和其他两个小朋友一个控制头,一个控制手,一个控制脚,虽然尽力了,但皮影戏的人物还是会经常倒下去,立不起来。
现场的家长都说,不管上台操控皮影戏的人物能不能掌握要领,对孩子来说,他们对传统文化又多了一层了解,多了一份兴趣,重要的是能让他们记住璀璨的民族文化。
少儿现场作画书法
凸显古城古色古香
7月28日上午9点,近70名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大通门前,只见4张10米左右的纸张平整摊开铺在桌上,桌上还摆放有许多毛笔、画笔。
准备就绪后,学生们入场,一个个站在长卷前,开始了现场作画和书法。大家身着汉服,在古城墙下亲手描绘着城墙,在老树、老砖下书写着老城,大家你一笔我一划,共同展示着古城的古色古香。
在所有的学生中,马歆瑶年龄最小,今年才5岁。她的母亲周璐璐介绍道,女儿3岁起开始学画画,从最初的染色,到现在的作画。学了画画以后,女儿在穿衣的色彩搭配上变得更有主见了,想象力也愈加丰富,常常把生活中的物品比喻成动物、花朵等,她认为此次女儿能为古城添彩,十分开心。
在现场书写的学生中,12岁的邓繁说,能和大家一起在古城下创作书法作品,他感到很荣幸很高兴。他的父亲邓武军也说,学习书法后,儿子能够静下心来做事了,思想成熟了,生活习惯也改善了。
现场的10个书法学生,都是由“观月堂赟私塾”的校长杨飞泉带领来的,他说,学书法最重要的就是“立德树人”,其中“赟”字代表一个人要有文化、身体好,才能有财富和福报。此次在古城下创作,就如同他经常带学生到室外进行书法写生,“横如千里阵云,折如百钧弩发,点如高山坠石”让学生们把抽象的人事物化作形象的笔画,才能更好地达到艺术造诣。
“我创作的书法作品名叫《建昌魂》,意为‘建昌的灵魂’。”学生将文化传统融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尽显古城韵味。在创作完后,孩子们也会介绍自己的作品,是属于正书、草书、隶书、篆书,还是行书,并阐述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
书写老城古香古韵。
新闻推荐
为推动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建设取得新进展再努力 西昌六大片区指挥长作半年工作述职
本报讯8月3日,中国共产党西昌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西昌市委副书记余勇,市委副书记、邛泸管理局党工委书记、...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