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乡村 演绎传承

西昌都市报 2019-07-23 09:26 大字

高草龙王寺

乡村民俗文化节

7月14日上午,高草回族乡谌堡村龙王寺特别热闹,四乡八里的1000多群众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龙王节庙会。人们载歌载舞演节目,弘传抗战精神,举办乡村民俗文化活动。“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弘扬抗战精神,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鲜艳横幅分外耀眼。

民俗文化活动丰富

A

文/图王仁刚

7月14日,农历六月十二日,是高草乡谌堡村龙王寺举办民俗文化活动龙王节庙会的传统节日。新时代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传统的节日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龙王寺前的文化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三四岁的小朋友纷纷上台一展身手。高草女子龙灯队的舞龙表演,裕隆卫生院的《党啊,亲爱的妈妈》,黄联鹿马村的《边疆的泉水》,经久乡经久村的《天路》《青藏高原》,佑君镇马营村的《苗乡侗寨请你来》,高草大庄的《映山红》《七月火把节》、老年乐队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歌舞表演,赢得了人们的阵阵掌声。舞蹈、独唱、健身球表演、器乐演奏,节目丰富多样。人们吹拉弹唱,笑语欢歌,营造的是安乐祥和的气氛。

高草乡谌堡村龙王寺地处安宁河西岸平原的边缘,牦牛山东麓。这里青山耸峙,古木参天、绿水潺湲,梯田层层,庄稼葱郁,田野充满勃勃生机。三株古树,直径皆在1米以上,高度30米以上,一株皂角树,一株朴树,一株柏树,为西昌市风景园林处的重点保护古树,它们犹如擎天的巨伞,护佑着一方风水宝地。

谁曾想过,这里曾经满目疮痍,发生过严重泥石流,良田被冲毁,村民遭巨灾。据当过20多年护林员、今年75岁的退伍老兵杨启贤介绍,过去这里是原始森林,植被好得很,树木茂密,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龙王寺背后山下一股清澈透明的龙洞水常年流淌,清澈甘甜。可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森林被破坏了,环境越来越恶劣,青山变红土,水源减少,土地干焦了。好在1963年飞播造林,松树很快长起来了,光山有了绿意。然而牛马践踏,羊群啃吃,人们明伐偷砍,短短二十多年,青山又变成了光山秃山红山。自己实在看管不住,无奈之下向乡森林经营所辞职。

大自然的惩罚终于到来。杨启贤到现在依然清楚记得那个恐怖的日子。1998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夜,暴雨突降,雨势猛烈,手电筒的光照不到一米开外。那一夜,突发的大水形成泥石流,奔涌而下,吞噬农田村堡,裕隆、高草、佑君一带严重受灾。高草的谌堡、大庄、城堡几千亩良田被冲毁,成了一片乱石滩,许多人家的家园毁于一旦。

大灾过后,人们终于清醒了,不能再破坏生态环境,毁林开荒了。于是大家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中来。老人们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宣传环保理念。他们四方募集资金,重新建起龙王寺,要从意识层面向人们灌输环保的理念。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青山绿水又回来了。现在山上没有了牛马羊的践踏,人们也不去伐木砍柴了。牦牛山下的谌堡村,春季桃红李白,夏来榴花似火,秋日硕果累累,冬则山青如黛,成了一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龙王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相关资料介绍,龙王古寺始建于明万历40年(1612年),建有正殿、厢房、戏台等。寺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废弃,八十年代初拆毁。古树间四个直径高度皆40多厘米的花岗石磉礅,让人们自然可猜想到昔日殿宇的高大辉煌。

龙王寺现在的庙宇是1998年重建的。大殿中塑有龙王、龙母、观音、武显、财神、雪山老母、九天玄女等神佛塑像。据塑匠黄辉育介绍,塑像是他亲手塑的,其工艺叫立骨泥塑。立骨泥塑是一门传统的技艺,神像佛像各有方法要求,神像腹内要装五脏六腑,装上金银、五谷、药材、咒语等,佛像则装经书。

关于龙王寺的来历,有许多美丽传说。传说明朝时的一天,南海龙王自西方朝拜佛祖归来,腾云驾雾途经此地,但见群山耸翠,万派奔流,景色秀美,犹如人间天堂,便欲于此设置一行宫,于是托梦给当地百姓建立寺庙。寺庙建起后,这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传说寺址还是龙王爷自行选择的呢。乡民们选址建寺,木料搬妥,准备动工,可是第二天到现场一看,木料不见了,已被搬到与选址相距一里之远的地方。人们于是在现址建修龙王寺,寺庙竣工之日为农历六月十二日,便以这天为祭祀龙王的庙会节日,习俗至今保存,有数百年之久。寺中曾立有明清古碑,可惜已经散失。

传说龙王寺建成后,香火旺盛,南海龙王的两个侄子心生嫉妒,想把安宁河东岸的马鞍山和西岸的蛇头山移动到一起,截断安宁河水淹龙王寺。乡民们看到两座山靠得越来越近,就拿上锄头去挖,可是白天挖了晚上泥土又生长起来,山却靠得越来越近。人们赶紧向龙王祈祷。龙王托梦给乡民,让大家继续挖,发现孽龙便钉死它。人们奋力挖山,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挖出了一根水桶粗的地瓜藤,便打了几十根七八尺长的铁钉,钉在藤上,鲜血般的汁液汩汩流出,染红了山沟。地瓜孽龙被钉死,山也不再移动了。龙王寺上边的牦牛山支脉挖断山于是得名,挖掘的痕迹至今可见。

传说自不可当真,但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传达的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

龙王寺文化广场立有一钢结构的龙王寺抗战纪念碑雕塑。雕塑由三块耐候钢呈品字竖立组成,正中钢板高5.28米,上书“龙王寺抗战纪念碑”8个银灰色行书大字;立柱中上部镶嵌银灰色不锈钢圈,上书36位抗战老兵姓名;柱底中央安设银灰色镂空圆柱钢制灯罩,中有射灯,夜晚点亮,光束便透过古树苍劲虬枝,直射苍穹;柱后钢板镶合金钢碑,上刊《龙王寺抗战纪念碑碑记》。

纪念碑三根鼎足立柱,取形“川”字,象征四川军民的抗战精神和不朽贡献;抗战老兵姓名镌刻柱上,以供人们瞻仰铭记;灯光象征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光照寰宇,彪炳史册。

根据立于雕塑东侧,由林开伦先生撰写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31集团军西昌屯垦营遗址》碑记载,抗战期间,31集团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伤亡惨重。为使将士们安心杀敌,集团军派一个营将军官眷属和受伤官员护送来大后方西昌修养。31集团军在西昌设置眷属住宅筹备处,筹备处及营部住裕隆星宿村沈土司衙门,各连分驻裕隆长村甘露地、高草谌堡龙王寺、樟木小麻柳,太和官槽子、花树等地。他们开荒种地,养殖牲畜,屯垦修养。抗战胜利后,屯垦营撤销,各连未离开的官兵集中龙王寺安置,人称“河南村”。

屯垦营留居的36位官兵于此安家立业,成了地地道道的西昌人,他们的后裔已经繁衍了四五代人。第一次来龙王寺的西昌教体科局督学袁诗林在纪念碑上发现外公张景富的名字,内心十分激动,他说:“今天陪父亲来龙王寺,没想看到外公的名字也在碑上。龙王寺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好,应该让人们特别是学生了解记住抗战这段光荣的历史。”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B

承载美好生活的传说

C

D

抗战精神弘传之地

新闻推荐

欢乐假期 让安全与快乐同行

应急演练,救援人员将游客从“自控飞机”上“救”下。每逢节庆假期,游乐园通常是小朋友们游玩的集中地,特别是最近暑...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