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大棚多了,品控管理该咋办?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7-22 06:12 大字

短短三年时间,西昌葡萄产业欣欣向荣,设施大棚从2.7万亩直逼10万亩,种植户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面对激增的葡萄大棚,当地业界却有了新的烦恼——□本报记者 周金泉

如今,沿着高速公路进入西昌境内的安宁河谷地带,一个个一片片葡萄钢架大棚迎面扑来,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种植葡萄效益凸现,带动了种植户自发建棚的积极性。据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上月最新统计,该市葡萄大棚已达9.5万亩,比2016年净增6.8万亩。葡萄效益好 大棚猛发展

7月盛夏,西昌安宁河谷坝区的乡镇,一个个葡萄大棚里,一串串正在成熟上色的葡萄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我原来在泸沽镇搭了80 亩钢架大棚,种克伦生葡萄,这两年都是老板直接来收购,批发价中等的每斤达到了8元,好点的每斤达到了12-13元。”7月11日,西昌市太和镇花树村农户刘朝英说,“所以,去年9月我又在花树村搭了36亩大棚,1亩大棚就要投入2万多元,还是种克伦生葡萄。”

据花树村村支书王志双介绍,2016 年该村仅有二三十亩葡萄大棚,今年已经达到 2500 亩,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高达2200-3200元,很多种植户挣到钱以后又投入新建大棚。

“投产第一年,亩产量就能达到七八千斤,每斤卖8-9元,亩产值就可达六七万元。”王志双说,“至于成本,自己投劳,每亩每年最多3万多元,完全请人,接近4万元。”

在安宁镇五堡村,村支书马荣方介绍,该村农户自2014年以年大规模搭钢架大棚种植克伦生葡萄,至今已达3000多亩,全村还剩不到200亩土地,也将搭棚种葡萄。

“2008年之前,西昌的农户都是自发地种植巨峰、红地球等五花八门的品种,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最好的品种。”西昌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张飒介绍,此后,农户自发引进克伦生葡萄,经过农技部门技术攻关、不断改进,使克伦生葡萄在西昌安宁河谷坝区的24个乡镇迅速走红,“2016年,全市搭葡萄钢架大棚2.7万亩;2017年、2018年,增加到5万亩;今年6月,据最新统计,全市已达9.5万亩,预计到年底还会迎来新一轮建棚高峰,到10万亩没有问题。这些大棚,90%都是种的克伦生。”

据了解,由于种克伦生葡萄效益好,种植户都积极搭建大棚,西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克伦生葡萄种植基地。搭棚需控产 提质才增效

历经多年发展,葡萄已成为西昌种植规模最大的水果,去年西昌葡萄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为规避市场风险,促进西昌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去年,西昌市农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通过召开西昌葡萄产业发展交流大会,拟定出台《关于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取中央、

新闻推荐

行微善传大爱 西昌环卫:让爱在血液里温暖流淌

踊跃献血不断奉献自己的爱心。吴彬9年参与了无偿献血17次。杨兴兰已无偿献血8次。文/图本报记者王维华...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