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 带动乡民 40年父子俩走了同一条路

西昌都市报 2019-06-17 07:55 大字

李平维养猪也是一把好手。

父子俩走了同一条路

蚕桑致富,不愧劳模

文/本报记者丁有为

图/本报记者钟玉成

当朝霞刚刚翻过大黄山山梁时,安宁河上的风总能把西边轿顶山下田野的气息吹得很远。和风的源头,是一片青瓦土墙结构又透着滇风蜀韵的村落,与安宁河并行的一道沟渠穿村而过。

潺潺沟渠旁,一个上世纪六十年代保留至今的大场坝,沉淀着记忆的老酒。场坝的院门上,一副“毕生奉献蚕桑发展扬川湘,百般呵护儿孙成才传孝和”的对联,让走进院子里的人都感受到了院里主人的骄傲和悠远,同时,也放飞思绪恣意联想起山里孩子的纯粹和自由。

2019年6月1日,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一组54岁的李平维抚摸着父亲留下的全国劳模奖状感慨万分:“他没有给我们做儿女的留下一分钱存款,但他拼搏奋斗的劳模精神却是无价之宝,我们会永远传承下去……”

李平维的父亲李和湘,生于1932年,是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的一位普通农民。1979年,李和湘栽下第一株桑树,至今整整40年,期间他一直都在跟蚕桑打交道。40年里,李和湘从当初几亩山地桑开始,把发展蚕桑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坚定不移地走发展、投入、再发展、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之路,一直走在西昌市甚至凉山州蚕桑致富奔小康的前列。

1979年,李和湘开始开荒整地、育苗栽桑,1982年自费到乐山调回一卡车良桑穗条,调整10亩承包地,建成密植桑园,修起了一楼一底共计480平方米的专用蚕房,全部使用省力化蚕台和纸板方格蔟。

截至1982年,李和湘带动全乡4千余苗桑田投产。1983年全乡实现良桑化。1995年,全乡产茧量由几十担增加至5000担,产值由数万元增至500万元,仅新星村就占300万元。

1984年起,李和湘连任两届西昌市政协委员,期间他提出的议案获市政府批准,拨款3.2万元新建新星村山嘴防洪大坝,消除洪灾隐患的同时,复垦几百亩土地。

1987年,李和湘晋升为农民高级技师。1994年起,他无偿向州内外求学者传授栽桑养蚕经验。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7年,李和湘承包25公顷荒山造林,投产3年后见效益。2005年,李和湘投资8.9万元(市政府资助部分资金)建造一座180米扬程三级提灌站,以提高桑林效益。

2006年,李和湘一家养蚕94盒,产茧5158公斤,养蚕收入达113486元,成为凉山州养蚕第一大户。2007年,李和湘再次刷新纪录:养蚕128盒,产茧6190公斤,养蚕收入13万余元。

致富不忘乡亲。李和湘每年都把自己所育的蚕种发给本村养殖户,把所掌握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邻近的村民。谁家有需要,他就到谁家去,亲身示范,不计得失。40年里,他无偿培训来自会东、金阳、德昌、喜德、西昌等地蚕农数百人。李和湘说:“只有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才是真正的好。”

2019年2月3日早上,87岁的李和湘去世。去世前,他将5个子女叫到跟前,对老四李平维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一分钱存款,我把奖章留给老大,劳模证书给你二

恋情失败,收获技能

哥,养蚕的那些技术书就给你。这个家不能散,你在养猪的同时,更要把蚕养好……”

李和湘一家除了是养蚕大户,也是远近闻名的四世同堂大家庭。40年里,除了考学出去和在外工作的,这个最多时有36人同灶吃饭的家庭,一直没有分过家。

其实,李和湘早把老四李平维定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1983年,18岁的李平维初中毕业,开始在自家房后的丁家山、盘盘山周边放牛,“读书时我的成绩特别好,但我想像无缰的野马一样自由驰骋,所以我放弃读书回来放牛。”

记忆中的天空似乎特别蓝,李平维每天天还未亮,就踏着知了的叫声出门放牛去了。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他爱上了一位放羊女孩。请媒婆上门提亲,女孩的家人却说李平维没本事,只是一个放牛娃。

无疾而终的初恋对李平维打击很大,他不再放牛,开始默默地跟着父亲李和湘养蚕、栽桉树、种花椒、梳石榴、育油桃。3年下来,当初的愣头青变得成熟稳重了,还学到了以蚕桑技术为主的多项种养殖技能。

1988年,因为扎实的种养殖技术,23岁的李平维被月华乡招聘为蚕桑辅导员,吃上了“公家饭”。每月拿着稳定的工资,但李平维并没有懈怠。

“我跑了十多个乡镇,黄水、黄联、阿七、裕隆……摩托车都骑烂了好几台。”李平维忙完蚕桑又搞其它副业,养鸡、养兔子、养鸽子……从1988年开始,他走遍凉山各个角落学习技术。

2001年,李平维开始着手建小型猪场。到2018年,他养殖长白猪、约克猪、杜洛克猪等三元杂交自繁母猪近百头,育肥猪超过1000头。2018年,各地生猪价格下滑,但李平维的销售收入依然超过200万元。

2006年,李平维联合3户养蚕大户,承包了喜德县冕山乡五合村300亩退耕还林桑园。他负责桑树的嫁接管理,请来当地村民养蚕,带动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也为周边群众脱贫奔康出了不少的力。

2018年,李平维又利用自家500平米蚕房,养蚕100盒,收入超过20万。

2019年5月底,有人来请教李平维致富诀窍,他大方分享道:“不管养蚕养猪,首先要学会疾病预防,还要有科学的饲养方法,另外最重要的是跟着党和政府走。”

熟识的人都知道,李平维是个大孝子,因为父亲一句“一花开放不算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不断努力,带动其他人一起发展种养殖产业,先后获得了“全州先进蚕业家庭农场”“州级示范家庭农场”“西昌市先进共育户”等荣誉。仅传授蚕桑技术,就给西昌及周边蚕农带来上千万的收入。

大方随和地把经验技术分享给别人,对自己和子女却要求严格。54岁的李平维说,“创业本就难,守业难上难。所以,我要求我的子女也走进猪舍、走进蚕房,按劳动给他们开工资。”

今年,李平维正式接手父亲的衣钵,但技术早就娴熟的他告诫自己,要记住门框上的对联,不忘初心,永不停步,继续向前。

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新闻推荐

零容忍 西昌重拳出击 依法拆除西乡乡1100㎡违建

近日,西昌对西乡乡群乐村一处违法建筑依法实施强制拆除。近日,西昌市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再出重拳,对申请人民法院...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