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单车 一个青年 一种情怀

西昌都市报 2019-06-03 07:55 大字

一辆单车承载了我们很多美好回忆。

编者按

我们在细碎的流年里低眉凝眸,书写着明媚而刻骨的欢乐和忧伤,看时光仓促的流转在生命的长河里,这时,那些关于我们60、70、80、90一代的青春记忆似是被身体里某个开关突然开启,温柔而酸涩的气息缱绻而来。

相信在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总有一些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事情。好比如追星,年少时的我们省吃俭用的把零花钱用在了明星贴画上,那时的抄写本记录的不仅仅是课堂笔记,还有那密密麻麻的歌词;又或者是照相,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修图软件的日子里,站在小帐篷似的隔间里,摆出造型,按下按钮,自己便出现在花花绿绿的相框中,那时和同学相约拍大头贴,是新潮而有仪式感的活动。还有编手绳、打沙包、同学录……这些美好的记忆,都被我们小心翼翼的珍藏着。今天,我们《有种时光叫青春》系列报道将慢慢撩拨开记忆的心弦,共同来回味我们青春时期的点点滴滴。

说起骑自行车,首先想到的就是过去那个单纯的年代,那些回忆带着跌跌撞撞,带着乡土气息,构成的,是一段段快乐的往事……

自行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功能和外形上不断改进、创新。我记忆中的自行车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说起,那时自行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是运输工具,人们在车子后支架两边各放一个方形的筐,就能用来运送各种物品,我的第一辆单车承载了太多的童年回忆……

我家的第一辆“车”

90年代,中国已成为“自行车王国”。飞鸽、凤凰、永久,三大品牌,统领着自行车市场,曾一度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奢侈品”,据说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必须凭票购买。我七岁时(1990年),家里买了第一辆自行车,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28圈的(轮胎尺寸28寸),这是我们家的第一辆“车”。这辆车在百货公司的标价是120元,而我家买车只花了100元,因为车是邻居家得了单位的先进发的奖品,他家已经有一辆了,所以就便宜处理给我家了。记得当时看着父亲将10张10元的钞票数给邻居时,我还难过了一阵,不过看到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心里只剩下激动了。

小时候,我家住在昭觉县城边林场大院里,出门有很长一段土路,经常路面泥泞,以前出门走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了自行车后,感觉就好多了,不仅能避开各种泥泞,速度也快了很多。后来二姐上初中,费了很大的力气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她就经常骑车上下学。再后来不管去哪儿,她都要骑车,母亲戏谑地说:“上厕所也要骑车。”那时没有自行车专用的儿童座椅,刚开始,家人骑车带我出门,我都是侧坐在自行车的横梁上,路途近了还好,路途稍远一些,腿就麻了。后来,人们做了个半圆形的木板,用圆弧形的铁片固定在自行车的横梁上,坐在上面就舒服了很多。年龄再大一些,就可以坐在后面的支架上了。

我学骑自行车是小学三年级。那时,谁家的自行车空闲着,小伙伴们就推出来,找个平坦的空场,一起学。先踩着脚蹬子滑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颇有难度的,因为那时28圈的自行车算比较笨重的,人个子还没有车子高,刚开始学溜车,车子东倒西歪,还需要一个人在后面扶着。溜车熟练了,就开始一条腿从横梁下跨过去骑,从半圈半圈来回蹬到蹬整圈,这已经能将车子骑走了,也获得很多艳羡的目光。

再后来,才慢慢学真正的骑车,但个子小,两脚不能同时踩着脚蹬子,屁股也坐不到车座上,跨在横梁上,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下一下,一扭一扭的,样子甚是难看,但终归是会骑了。我刚刚学会还不是很熟练时,自己在车子后支架上横着绑上一根木棍,以便车子倒后有个支撑,人不会受伤,可事与愿违。那天我在路上骑的正好时,对面过来一辆马车,一慌,下不来了,车子倒了,胳膊先挨的地面,骨折了,木棍没发挥作用。具体后来又怎么学会骑车的已不记得了,反正是会骑了。

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被送人了

1995小升初考上州民中后,作为奖励,父亲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不记得什么牌子了,是26圈的,比家里之前那辆轻便很多。其实这辆车子只是应了我的名,我却很少骑,因为那时住校,周末回家才骑一次。不过偶尔会约上几个同学一起,骑车去泸山、邛海兜兜风,那种机会特别少,但也是最令人快乐的时光。此外那辆车几乎都停在学校车库里,记得学校停放自行车的棚子很大,里面少说有三四百辆自行车,不过大多数车上面都布满了灰尘,显然也是和我一样每周就骑一次。

到了初三,学习比较紧张,有时几个周末都不回一次家,骑自行车的时间越来越少,索性将车丢在家里。有一次国庆节放假回家,突然想骑车出去散散心,可自行车却不见了。问了父母才知道,有位远房亲戚到西昌打工,上班的地方比较远,有一辆自行车方便,而我又没怎么骑车了,所以就把那辆自行车送给亲戚了。当时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我摔门而出以示心中不满。在外面闲逛了很大一圈,心情平复了之后回到家里,父母很焦急地对我说:“你想要骑车我们再给你买辆新的,可别干什么傻事啊!”我被他们的举动吓到了,立即解释说自己是因为压力大出去散散心,而不是因为送车的事生气。听了我的话,父母才放下心来。此后,大家都没有再提买新车的事情。

低碳出行,让自行车重回人们的视野

自行车已不仅仅是最大众的交通工具,而也成了一种运动工具。即使有公交车,进城、郊游也都是骑车前往,为了方便、自由,还能锻炼身体。尤其到了90年代后期,自行车市场百花齐放,外来品牌的入驻,也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山地车、变速车、折叠车,千篇一律的老样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单一的交通功能也变得多样化,三大品牌中似乎只有飞鸽还在笑傲江湖。

2001年中专毕业后很顺利找到了工作,第一个月发了600元工资,我想都没想就拿去买自行车了。在商场和自行车专卖店,看着眼花缭乱的自行车市场和高低悬殊的价位,一时没了主意。父亲建议我买一辆黑色的26圈的飞鸽自行车,那种传统的样子在各类新型自行车面前显得很土,也很落伍,在虚荣心驱使下,终于买了一辆不知道什么牌子的红色能变速的山地自行车。说是变速车,结果骑了三年直到那车被偷也没发挥出它的优势,和普通自行车别无两样。

2003年,那辆车丢了之后,摩托车风靡一时,当时单位的同事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我也不例外,存了半年的钱,买了一辆150排量的摩托,而且周末经常组织有摩托车的一起去郊游,但这样的郊游也没玩多久大家又觉得乏味了,摩托又成了单一的代步工具。再后来,西昌逐渐开始“禁摩”,曾经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摩托车也很快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再后来,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道路拥堵成了城市病,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自行车逐渐又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很快被人们接受。“绿色出行,共享文明”,成为最新的出行模式。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行车作为最基础、最便捷、最实惠的交通工具,总能受到象我一样的人青睐。“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骑行,不仅仅绿色低碳环保,爱它的自由、便捷,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放缓前行的脚步,让灵魂跟上,尽情饱览、享受沿途的风景。

文/本报记者杨恒

图/本报资料

新闻推荐

路遇水泥罐车起火 121路公交驾乘人员拎起灭火器 快步冲上去

马正武和沈采妮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121路公交驾乘人员拎起灭火器快步冲上去5月28日上午9点9分,在川...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