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中的“西昌力量”

凉山日报 2019-05-09 08:13 大字

4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西昌作为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在会上被正式公布和命名。

汉置邛都,隋唐称越,后名建昌,清改西昌。有着2000多年建县历史的西昌,在不断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古人曾这样诠释西昌“地气煦和,宜民生息”。海拔1500米的海拔,让这里四季长春,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在这里相互映衬,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西昌优势独特,大有所为。

天府旅游名县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对此,西昌市委、市政府谋在前、干在前,高起点、高标准,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奋力汇集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西昌力量”。

“五个借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作为凉山州州府,西昌借力核心龙头地位,联动驻昌部门形成合力。在全省率先探索“1+3”创建模式: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抓手,联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县、四川综合经济十强县。2018年实施旅游基础项目33个,西昌市财政投入超过8亿元。

借助东西协作战略,发挥全国6000名援凉干部优势,支持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特色旅游商品直供粤港澳”;佛山市组织“万名游客游凉山”;珠海市捐赠800万元游船。每年补贴旅游客源城市航线1亿元,开通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旅游航线21条。

借力西昌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联动周边区域形成合力。打造半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旅游线路,构建五大旅游圈层。一圈层,德昌、西昌、冕宁同城化旅游互动发展;二圈层,推动“3+6西昌经济圈”旅游产业一体化;三圈层,成为大攀西(攀凉雅)旅游发展核心增长极。四圈层,将成昆渝贵四大城市作为基础客源地,构建“四星拱月”旅游圈层;五圈层,将北上广深等空中走廊城市作为航空旅游客源地。

借力群众期盼提升旅游承载力,联动民心力量形成合力。投入50亿元打造中国最大城市湿地,妥善拆迁安置群众。投入10亿元打造乡村十八景,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投入20亿元完善旅游设施,建成慢行绿道65公里、城市公园4个、旅游集散中心3个、游客中心31个、公路服务区16个、自驾营地5个、生态停车场20个、生态旅游示范村16个、示范街16条、旅游厕所132个。

借力国内顶级规划单位力量,联动为西昌旅游把脉布局。聘请中国城市规划院、中国建筑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北京慧谷旅游等10余家国内顶级设计单位,编制《全域旅游规划》《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安宁河谷发展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现代生态田园城市规划》等15个文化旅游规划,形成西昌文旅产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

“六个坚持”持续发力塑造标杆

近年来,西昌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每年预算文化旅游资金5000万元、人才资金1000万元、航线补贴1.5亿元、旅游基础建设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旅游项目100亿元以上,持续发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

坚持整体功能提升,在精品线路上示范引领。立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布局四大功能区域:以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以乡村十八景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区、以建昌古城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区、以安哈彝寨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体验区。打造四条金牌线路:南线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长廊、北线古镇红色文化之旅、东线湖滨养生休闲之旅、西线生态农业观光之旅。

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在旅游产品上示范引领。推出“4×3”文化旅游产品,即:“4”,冬春阳光之旅、阳春踏青之旅、火把风情之旅、美食风情之旅四大版块。“3”,四大版块分别围绕民族风情、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三大系列,每年策划大型活动50场,催生超过500万人次阳光度假热点、500万人次民族风情旅游热点、500万人次乡村旅游热点、500万人次古镇及红色旅游热点。

坚持高质量发展定位,在产业融入上示范引领。按照全域生态、全景旅游、全城度假理念,将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10个特色小镇、24个旅游中心村、50个主题庄园。建设5万亩葡萄基地、5万亩花卉基地、5万亩观光农业基地。

坚持创建成效为民,在补齐短板上示范引领。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创建最高标准,切实解决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民生问题,持久实施“1566”发展方略。即:实现一个愿景、实施五大战略、攻坚六大片区、构建六大发展支撑,到2026年建成100平方公里城区、100万人口城市。

坚持立足长远发展,在首位产业上引领示范。明确“345”发展目标:到2026年,实现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50强。

做好“旅游+”“文化+”文章  

做足“旅游+”“文化+”文章,不断擦亮文化旅游金字招牌。

冬日到西昌晒太阳,夏天到西昌避暑,每年慕名来这里康养度假的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康养”,让更多的游客走进这里,尽享阳光、美景,度假天堂西昌,迈步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西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旅游+农业”,依托乡村十八景,让更多的游客走进田园乡村,体验采摘乐趣。下一步,西昌将不断扩大A级景区阵容,新增5个4A景区、5个3A景区,2025年3A以上景区达到20个。

近年来,西昌大力培育和打造马拉松赛、自行车赛、帆船赛等精品体育赛事,体育赛事成为西昌的一张靓丽名片。“旅游+运动”,让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充满活力。据悉,西昌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20场以上,将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打造为国际铜标赛事。

此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首都医科大等十余家院校机构合作,建立“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换季办公基地,拓展“旅游+研学”。

在做好加法的同时,在旅游营销诉求、目标定位、营销口号上做减法,紧紧围绕西昌绝无仅有的“七度”旅游资源,主打阳光康养度假品牌,建成世界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放大旅游在产业转型和城乡居民增收上的倍乘效应。更加凸显旅游业首位产业支柱作用,更加注重走可持续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追求旅游收入、飞机游客、境外游客稳定提升。

与此同时,开展扫黑除恶、乱修滥建整治、城乡“彩钢棚”拆除、出租车行业整治、旅游市场整治、景区旅游环境整治等八大行动,优化网格化治理工作,清除一切不利于旅游发展的因素,营造国际性一流营商环境。

文/本报记者 袁蕾 图/买锐

新闻推荐

市人民医院开设西昌首个药物咨询门诊 指导市民安全用药 把好“用药安全”关

医师正在为患者解答用药疑问。文/图本报记者江滢哪些药饭前服?哪些药饭后服?哪些药一起服用会相克?抗生素类药...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