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舍的榆钱 ◎张西昌
柳枝婆娑,杨絮飘摇。清明前后,榆树很快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贪吃的他们,其实已经觊觎很久了,每日经过村道田埂,都会举头仰望,看着树冠上的绿意,像一幅正在描绘的工笔画,一遍遍晕染,直至嫩翠欲滴。
唐代诗人施肩吾在《戏咏榆荚》里写道:“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孩子们是不忍榆钱落下来的,雨后晴日,心不可待,自然急迫想攀上枝头。在乡村,爬树是男孩的基本功,枝头美味最能给他们以动力。虽然榆树巨高,但他们不怕,散学时日,最为欢愉,春日轻衫,正好攀爬。这时,作业书本会全然抛在脑后,书包也就成了他们饱装榆钱的口袋。
儿时乡下,菜蔬缺少,味觉单一,这也成为很多滋味铭记于心的缘由。榆钱的清香,以及丝丝浅淡的甘甜,数十年后,仍令人不断回味。在乡下孩子看来,春天绝不仅仅是视觉的,除了气候温度的变化,吃则是对自然最直接的感触。
我体验过那种感觉,坐在树上,头深深埋进绿色里,清香则瞬间就到达每一个细胞,让心灵喜悦、身体舒畅。在树上,榆钱不必折下来,而是直接吃,如同小羊羔引颈探舌,乐趣无穷。阳光映照下,榆钱透着亮,一片片澄澈的黄绿让人心醉,撩拨起孩子们的食欲。这种近在咫尺、随手可得的富足,最让人感念。瞬间的视觉和心理满足之后,贪吃的嘴巴就已经凑上去了。雨水里新生的榆钱,不必担心灰尘,纵有小虫,也不必在意。这种无须加工即可餐食的美味,可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这是孩子们最为开心的事。榆钱不同于人工之味,酸辣苦甜,口味明确,而是具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味觉归属,自然之力,恰到好处,若不敏感则自不能辨,但这种味道会明确告诉你,它的含蓄而特别。这种直接乐享自然的美妙,如今想来真是奢侈。
我对榆钱的记忆是美好的。在树上饱食了榆钱之后,常要折些回家让母亲做榆钱饭。经由加工的自然食材,自是另有风味,并充满温情。榆钱可以熬粥,方法亦简单,为了稍有厚味,可加入味料。待锅温再注油,烧热,然后将事先备好的葱、姜、蒜丝及八角爆锅,香味散出再加水,大米入锅,熬至黏稠,等快起锅前,加入榆钱,烹煮五分钟即可。当然,还可事先配以各种豆类,味道更美,甚至以高汤煲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以为,素淡的食材才不会冲淡榆钱略甜的香味。欧阳修在吃罢榆钱粥后,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诗句。仅是“春光冷”和“夜雨新”,就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象。
与榆钱粥相比,蒸出来的榆钱饭口感更佳,其做法也不难。先将榆钱捋下淘洗干净,散晾于箅子上,透风控水。无须等到干燥,有些许水分更好,以利于面粉黏合,榆钱饭中面粉的多寡,是制作榆钱饭的关键,面粉多,会遮蔽榆钱的本味,少了,又会令其黏湿,口感稍欠。拌面时可加少许盐,以增加口感的筋道。在我的印象中,等待的过程甚是难熬,在一声声催问母亲后,蒸腾的白汽才慢吞吞地从锅盖下呼出。清香弥漫整个厨房,那是榆钱混合面粉后的香味,温厚、绵软而悠长。榆钱饭若是玉米面做的,自然黄澄澄而晶亮,若是小麦面所蒸,则粉绿泛黄,色彩温润含蓄。食榆钱饭,多要配汁水或咸菜。汁水里少不了蒜,稍加碎捣,可留小块蒜片,用熟油泼洒,香味四溢,然后调注香醋,再加酱油和香油少许,味道更醇。食榆钱饭时,淋入汁水,十分入味。配咸菜的吃法亦很好,咸菜切丝,以醋、香油及辣椒油调拌,脆爽的咸菜与绵厚的榆钱饭一道入口,自是妙味横生。
如今,人们已有多样的味觉满足,榆钱却依旧是我对自然之味最不舍的贪恋,这道不可多得的春日美味,也是我精神中的自然标识。
新闻推荐
4月20日深夜,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