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祭祀
□陈红玲(西昌)
又是一年清明到,活着的人在岁月里又添了一岁,逝去的亲人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在记忆里越来越模糊。
为了避开每年清明祭奠的拥挤高峰期,我和老公一大早就上姜坡路公墓祭奠过世的公公婆婆。半路上车子被拦下,检查站的执勤人员检查祭祀品后没收了香蜡纸钱,并禁止带火上山,说是下山后归还。幸亏我们还买了纸花、鲜花之内的东西,要不然真不知道拿什么去祭奠。
西昌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春天一到,便进入天干物燥的风季,每年因人为造成的火灾频频发生,屡禁不止。今年三月初,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前把防火工作做到了前面,在乡镇家家户户的门前张贴了“护林防火告知书”和“森林防火告知书”的告之书,避免在清明期间引发火灾的发生。
把看到的、听到的联系起来想一想,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一个西昌市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样一想,心中豁然开朗。
一路上不见鞭炮的炸响声和四处飞散的纸钱,原来公墓里也有禁止燃放鞭炮和野外用火的规定。这里没有往年的乌烟瘴气、噼噼啪啪的喧嚣,很多祭奠的人静立在碑前默默哀悼,有的碑前放着白色卡片,上面记录有儿女对天堂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祝福,也有长辈对晚辈的期望。有的面前放着鲜花,两旁插满魂飘纸。一块块庄严的墓碑在万年长青的松柏丛中更让人肃然,这样的氛围仿佛更符合哀悼祭奠的气氛。
老公给公公婆婆诵了几段经书,以表悼念,想必这样的祭祀方式泉下的二老很乐意接受吧?诵经既可以清净生者心灵,又可以安抚亡者,一举两得。
新规定旁边的横幅上书写着“厚养薄葬”,既是对祭扫者的善意提醒,也是对世人的警示。它提醒做儿女的要趁老人健在时多孝顺、珍惜,给他们舒适的生活环境,饿了有人问,病了有人陪,让他们愉愉快快安度晚年,走后舒舒坦坦进入天堂。
现在很多人对这样的传统文化反其道而行之,老人健在的时候不善待,对待他们还不如家里养的一只宠物那样疼爱,待老人死后则敲锣打鼓,大办而特办,等于是做给旁人看,真是滑稽至极。
记得两年前,隔壁邻居抱回来一只丑陋无比的宠物狗,据他们说越丑的宠物越名贵。夫妻俩一门心思倾注在狗狗身上,每月在它身上花费近两千元开销,每天按时给狗狗洗澡,按点喂精心准备的食物,中途喂高级零食,抱着它上街溜达,每个季度带狗狗打疫苗、体检身体,他们还亲切地称狗狗为“幺儿”,把低级动物人性化,我不知道他们家里的亲人听了是什么感受。据说这样慷慨大方的夫妻俩每月给男方的高龄老母亲只有五十元零花钱,有时还拖欠不给。有一次大概又忘了给零花钱,老人颤颤巍巍问起钱的事,媳妇极不耐烦问她家里有吃有穿,要钱来干什么?嘴里不停数落婆婆的种种不是,引得旁人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为此大家闹得不欢而散。
在我们还不能自食其力时,父母有一口好吃的会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有好玩的地方会第一时间带我们去体验,有好看的衣物一定会最先穿在我们身上,他们会尽一切最大的努力去保护我们,让我们尽量不受委屈和不公,他们视我们为宝。当他们老了,趁他们还在,而我们有机会报答时,应该像父母呵护我们一样地照顾他们,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样才符合中国优良道德文化的传承,我们才不枉此生。
祭祀文化长期以来根植于人间,风俗各异,形式多样化,大到对国泰民安、家族兴旺的向往与追求,小到对逝去亲人的追忆,由此产生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文明公祭不仅方便了亲属祭奠逝者的繁琐程序,也大大缓解了清明祭祀期间对环境的污染和灾情带来的压力,更符合新
新闻推荐
送别牺牲战友 退役消防员专程从山东赶到西昌1个人和27个人生死对话
送别牺牲战友退役消防员专程从山东赶到西昌面对牺牲的战友,刘荣基内心有些复杂。刘荣基的背包上仍挂着“中国消防救援”的...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