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诗乡四呷村: 从“落后村”变身“幸福村”
普诗乡四呷村文化小广场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场地。
“共产党瓦几瓦!卡莎莎!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走进普诗乡四呷村,听村民说得最多的是那一句句深情感恩的话。从曾经的“落后村”到今天的“幸福村”仅用了一年时间,难怪村民们还沉浸在幸福来敲门的喜悦中。
为保护邛海流域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当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康,带动昭觉和喜德协同发展。2017年7月1日起,凉山州政府授权西昌市托管昭觉县玛增依乌乡、普诗乡和喜德县东河乡(2019年,凉山已着手申报将3乡划归西昌市)。就是这样,普诗乡成为了西昌市的新成员。
普诗乡四呷村距西昌市20余公里,属于特色彝族乡村,西面与川兴镇接壤,北临东河乡,南接玛增依乌乡,全村呈东高西低,是典型的高二半山区行政村。全村幅员面积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60亩,退耕还林805.15亩,林地4万亩。总人口2157人,村民收入来源以种植玉米、洋芋、花椒,养殖牛、羊、猪及外出务工为主。
创建生态示范村之前,四呷村是典型的落后村。据介绍,四呷村落后的原因除基础设施差外,还有乡村两级缺乏创新管理经验。虽然经过乡政府大力宣传和引导,但群众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最头疼的是环境卫生意识较差,部分群众一直都有着不讲环境卫生的不良习惯,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只顾个人方便,乱倒、乱丢垃圾现象严重,脏、乱、差、穷让四呷村一度处于落后村。
针对四呷村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西昌市相关领导多次到该村调研,一番问诊把脉后,决定将四呷村建设成为3个托管乡镇中的典型示范,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让更多村庄积极主动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
2018年,四呷村作为全市8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中的唯一一个彝族特色村,由西昌市设计院对四呷村生态示范村创建项目从体现彝族人民的民族图案、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习俗等几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覆盖“七有三好”相关内容。通过对四呷村创建各项目软硬件的重点打造,突出彝族人民一步跨千年、脱贫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和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拼搏精神。
整个创建项目投入资金900余万元,主要来源为市上下拨的创建整合资金和各部门给予支持的资金。重点打造了:支部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对村支部活动室至307省道的进行加宽、绿化、亮化;对62户家庭进行风貌打造、室内美化;建设旅游综合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发展集体经济青花椒400亩,增加村民收入。
示范村打造成功后,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路更宽了、环境更优美了、产业更兴旺了、文化更繁荣了、乡亲们的日子更好了。关键是村民的思想在创建过程中发生大转变,在村两委号召下积极参与创建,培养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老百姓对四呷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观点和看法是: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通过创建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增强了对党的感恩之情。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相信四呷村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小康。
文/本报记者杨玲玲
图/由普诗乡提供
新闻推荐
西城街道办积极行动,连月来不断开展拆除工作。截至目前,已实际拆除1200多平方米。文/图本报记者侯丽芳...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