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楼下的草药生活
老城区改造前的大通楼下,总是摆满各类药材。
大通楼下草药生活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超
大通楼下,一年四季总有药香相伴。角落里、小商铺里,都藏着卖草药的人。他们有的是本地农户,有的是外地商人,因为草药,集结在城门洞附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散中心。
围绕着淡淡的药香,等待着偶尔的顾客,清茶一盏,阳光一束,午间在破旧的摇椅上打个盹儿,傍晚收摊做饭和老友絮絮叨叨,时光在这里,也变得慢起来。
几年前采访过一位70多岁的卖药人老陈,他从南充来,六七十年代便在大通楼下卖草药。最初还自己上山挖些熟识的草药,后来,门路广了,背着草药上门的农户多了,他也就安安心心在大通楼下,支起摊干起了这个小营生。
老陈就是躺在摇椅上打盹儿的那个卖药人,他的生活很清贫,租的住房是没有窗户的土房,日间的小菜饭也极为简单,但他生性豁达,开朗健谈,到他摊位上买草药,他喜欢问东问西,生怕他卖出去的草药因为其他原因失了效,他偶尔还会赠送一点自己炮制的药酒,说对跌打损伤颇有效用。他和周围好几个卖药人的关系一般,他说那几个年轻人老是把药价压低来抢生意。他看不起这样的生意人,在他心里,这些草药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它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身价。老陈说,和草药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对每一味草药,会更加珍惜。
城门洞实施亮城楼工程时,老陈租的住房被拆除了,他摆摊的地点成了景点,不知道如今,他和他的草药,又在哪个角落里悠闲的晒着太阳等顾客。
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相关,相较于卖草药人的慢生活,挖草药的人的生活,几乎是在追赶时间。《草本中国》纪录片里面那些摘红花的人,就是在追赶一朵花开的时间。
秋后经霜打的桑叶、银杏叶需要及时采摘,而枇杷叶则要在落叶后采;黄芪、党参、丹参、桔梗、丹皮、地骨皮、前胡就要赶在秋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发前采收;牡丹皮、地骨皮也是冬季采收。而例如杜仲、厚朴等皮类药材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分含量高……你看哪一样草药不是在追赶时间呢?就如每年端午,大通楼下的药香最浓。菖蒲艾草牛蒡雄黄,色彩各异,药香各异,菜市场一下成了草药市场。这些沾着露水的草药,都是采药人忙碌了一两天的成果。
“赶时间,带着一股较劲的味道,而等时间,却呈现了另一种处世哲学。”这句话,用在大通楼下依靠草药而生的这群人身上,也是极为恰当的。在时间面前,万生万物,自有其道。
要说中国人对中草药的探索恐怕要追溯到几千年前了,相传“药皇”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之后又有了李时珍“集中国药学之大成”的《本草纲目》,全书收录植物药共计1095种。先祖的智慧,把世间万物的妙处代代相传,如今,生活中的传统食疗仍然随处可见。
家住西昌市海南乡的肖刚,年年冬季都会准时采收自家地里的冬桑叶熬制凉茶。清洗、晾晒、隔水蒸、加水熬,为了一碗凉茶,过程显得繁杂,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深入骨髓,到了节气,必定要费些周章,来延续这些远古的智慧。
春取桑枝,祛风湿利关节;夏摘桑葚,生津止渴;秋打霜桑叶,疏散风热;冬刨桑根白皮,利水消肿。生活里,总是四处藏着这些宝贵的草药,就看有心人怎么去巧妙地利用。
看过《本草中国》后,爱上了西昌大通楼下的草药生活,也记住了这句歌诀,“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而采药人,则洞悉着万物与时发酵,沉淀,其后绽放的规律。
新闻推荐
公司名称岷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岷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岷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亨源实业有限公司亨源...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