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春捂”才不易生杂病

西昌都市报 2019-03-12 08:13 大字

进入春季,大地回暖,让人好想马上“轻装”走进这大好春光里,尽情撒欢。可是别忘了,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说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要过早的脱掉棉衣。要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不过,已经到3月初了,西昌正午气温近20℃,但走在路上有时还看见孩子穿着棉衣,穿着保暖内衣。所谓的“春捂秋冻”,真的有必要捂得这么严实吗?

“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而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寸家元表示,“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怎样判断是否需要“捂”?寸家元指出,首先看温度。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或者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温度稳定持续在15℃以上时,就没必要非要讲究“捂”了。也要凭感觉。“春捂”因人而异,年轻力壮的人可适当冻一冻,而老年人大多经不起太冷的刺激,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对寒凉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发作。捂的位置有重点,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春捂”究竟应该捂多少天呢?寸家元表示,一般情况下,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多捂7天左右,体弱多病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从而诱发疾病。

本报记者何玉凤

新闻推荐

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政协西昌市十届委员李晓平: 关于规范建设废旧塑料农膜加工企业的建议

1农膜作为重要的农业重要的生产物资,具有增温、保水等作用。但随着农膜使用量的增大,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