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是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寻觅

西昌都市报 2019-02-28 08:13 大字

2018年6月9日,新华书店,市民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唯愿一生“穷经皓首”。本报记者 钟玉成 摄 2018年10月15日,民族师范学校,同学们在新建成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 本报记者 买锐 摄 2018年12月1日,“西地风起——邓枫·凉山风彩墨作品展”亮相西昌。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展厅参观画作,赏析每幅画的技法和绘画语言。本报记者 王亚 摄 2018年5月24日,小球员们争相加入比赛,准备驰骋赛场。叶长智 摄 2018年6月6日,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本报记者 李春 摄 2018年12月18日,就是上幼儿园也不能迟到。叶长智 摄 2018年9月14日,新学期开学。叶长智 摄

是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寻觅

因为有目光和脚步无法抵达的遥远,所以,我们需要用书本作为桥梁,以文字作为介质,沟通精神和思想的当下与未来,此处及彼岸。

第一次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伙伴,我们学会了分享;从做了错事主动表示歉意的自觉中,我们学会了承担;懂得把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睡要安静时,我们学会了规则。这一点一滴的微小进步,被完整地保留在了幼儿园的纪念册中。

从含混不清地念着拼音,到可以流畅地遣词造句;从认识阿拉伯数字到学会加减乘除;从与26个英文字母“面面相觑”到熟练地默写单词。上小学的小小少年,在不断的背、写、算中,开始接受训练与测试,开启了真正的求学生涯。

我们第一次感觉到竞争和升学压力的存在,大概是在初中。不知不觉间,“进入一所好的高中,再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成为了师长们的“口头禅”。各个学科齐头并进。刚完成和数轴、圆周的“交手”,“背诵全文”又来“侵袭”。《如梦令》还没有醒来,“碳、氮、氧、氟、氖”又让人置身“云里雾里”。至关重要的三年时光里,“排山倒海”的知识一齐涌来,每个人都希望用努力换来一个光明的结果。

三年时光在欢笑和泪水中度过。进入高中,无论成绩好坏,几乎没有人可以再“一帆风顺”。各种学业问题接踵而至——可能是一场考试失利的沮丧,可能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委屈,可能是努力了很久却成效甚微的辛酸……然而,求学的日子就是这样,有好有坏,苦乐参半。在西昌的几所名校,我们会遇见一些德才兼备的师长,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可以教人如何学习,还可能教会我们辩证地去看待世界;我们的专注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门门课业与一场场考试的“洗礼”下突飞猛进;一些看起来无法改变的东西,比如贫困的家庭、潦倒的命运,在一次次的努力和搏击中产生奇迹般的变化。

再后来,我们被大学录取,或是走进了社会,从而发现,学习的天地包罗万象、无边无际。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不同的学科涵盖着琳琅满目的专业,无论着眼于多么微小处,都别有洞天,一埋头钻研便是一生的“穷经皓首”。这个时候,心中自然而然地就浮现出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的那句——“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文/本报记者王亚

新闻推荐

安宁镇王仁全与养母邢正昆45年母子情深 “养母的救命和养育之恩,值得我用切实行动去报恩”

邢正昆(中)跟养子王仁全(左)和小儿子王凯(右)在一起。邢正昆正在花棚里给苗圃松土。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世界上...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