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质到精神 盘点年货的变迁史

西昌都市报 2019-01-30 01:01 大字

变迁史

由物质到精神

文/本报记者蒲建峰

图/本报资料

转眼,春节脚步越来越近了,西昌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年味儿中,除了与家人团聚的亲情外,最重要的可能就要算购置年货了。常听到老一辈感慨过去岁月的艰难,年货的紧俏;称道现今岁月的富足,物资的充沛。

无论是在哪一个年代,每个人都希望春节能过得热闹又喜庆。时光飞逝,人们在年货上的选择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生活渐渐富裕以后,年货变成了电视、洗衣机、电脑等电子商品;再后来,人们在置办年货时开始重视健康;近两年来,将一场旅行作为特别的年货,也在年轻人群体中兴起。年货变迁的背后,反映出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70年代

年货是一点油米白面80年代年货是稀罕的家电

年货是一点油米白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市场商品短缺,为保障供应、控制销售,国家对主要商品全面实行按计划凭票供应制度,而且定量较低。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的场面,曾是春节前的一道景观。

“以前买东西都要凭票,因为家里娃娃多,有时候我们还要去给团转的邻居借票,”说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年时家里置办年货的情景,母亲记忆犹新。

从母亲记事起,很长的一段年头里,家里的主食都是红薯,当然,春节是个例外。外婆除了是普通农民外,还是个兼职裁缝,每年春节前,不少人家要赶着做新衣,这裁缝生意,也是格外的好。春节前,外婆常常会前往几十里外的人家里,连续做上好几天的衣服,才回来一趟,外婆这一回来,都会带回来一点米、面或者猪油,这就算是当年的年货了。

不过有这些年货,母亲姊妹四人,已经是非常满意知足了。苦于家里的穷困,那会外婆最爱冲几个孩子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每年过年,老子都心焦得遭不住,你们几个倒是高兴得很”。

“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里,顿顿吃红薯,早就吃腻了,过年能吃到猪油拌白米饭,那真的只有那么香了,这在当时感觉真是人间美味啊,现在谁还这么吃哦,一碗炒饭里又加肉、又加菜,那会儿简直想都不敢想”多年的春节来,母亲总爱讲过去的故事。

80年代

年货是稀罕的家电

进入80年代中期,中国的物资丰富了,人们手里有了一些钱,吃饭、穿衣不再犯愁。除夕时十几个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年夜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特别热闹。

过年的时候有鸡、鸭、鱼、肉吃,而且给家里的每个成员都置办新衣服,小孩子还有压岁钱,大年三十的晚上还有烟花放。

80年代,父亲在一厂里做工人,大约每个月有40元的收入,据说在周围邻居里已经算是收入比较高的了,再加上家里土地多,种粮食、养猪,家里的吃食,并不稀缺。

“那时候,我们家周围团转都没人家有电视机,我们家是唯一有的,经常都有人晚上来看电视……”哥哥回忆起86年的春节,印象最深的是家里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作是年货,这台电视机一直在家里用到了本世纪末,仍然能播放,后来因换了彩电送了人。父亲回忆,也是那几年的春节,他还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花了近两百元,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吃的方面,春节前一段时间,家里便要开始准备晒红苕干、做坛坛肉、买瓜子……“每年除夕,总忘不了母亲在灶前忙碌的身影,蒸馒头、蒸包子、煮汤圆……那时候的汤圆馅儿,是切碎的猪油渣和红糖,现在农村里,一些老人也还这么包。

拜年是春节中的重要环节,也可以叫做“走人户”,“走人户”时空手是失礼的,当时的拜年礼也是以吃为主:肉、鸡、鸭、水果,有的还带白糖、鸡蛋,稍讲究一些的就送用纸盒装的点心,如果能带几瓶水果罐头或新鲜水果,那真是特别有面子。

90年代

年货已经满足物质追求

到了90年代,人们年货采购方式又发生了变化,到超市购物成为“时髦”。敞开式的货架、自由选择的方式,打破了曾经拘束的购物环境,人们的采购热情空前高涨。

大概98年左右,当时母亲领着我“进城”买年货,记得是在滨河路附近逛一个展销会,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采购,糖果、水果、肉类、玩具……每样商品起码都有几十种种类,整整一条街,全都是攒动的人头,那场面简直就是人山人海,不少人都是左手一袋,右手一包。不少家庭像我们家这样的,出动多人,有的提,有的背,过年热闹的气氛充斥在空气中沸腾。

在年货的选择上,食物依然还是主角,记忆中,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鸡鸭鱼肉已是平常,满满当当中,我们小孩子更关注的还是可乐、健力宝等饮料。其中,可乐是最受小孩子青睐的,常常一顿饭下来,靠饮料就将自己灌了个饱。

生活蒸蒸日上,吃喝全面升级,人们对“穿”和“用”也有了更高追求,品牌服饰、运动装成为新时尚。记得那年,家里还购置了一台当时非常火热流行的“VCD”,春节期间,租光碟回家看电影,是整个春节的主题,僵尸片、武打片更是大家的最爱。

99年的春节,邻居家里更是购置了一套家庭影院,有了音响后,他家简直成了一个小型KTV,我们几个小朋友没事聚在他家唱卡拉OK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21世纪

年货是精神上的追求和快乐

进入21世纪以后,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年货品种可谓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的东西过去见也没见过,人们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

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中的各种可能和选择都有,年轻人不再进商场排队买年货,而是选择轻点鼠标的方式,在家坐等世界各地的年货上门。

当物质商品足够充裕后,不少市民把目光投到农村,农家养的猪、鸡,农家肥种的菜……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但人们更加注重绿色和保健,健康成了大家新的追求。

“过去是想吃饱,再后来是吃好,现在是要吃健康”,2019年1月22日,家住成都市建设路的曾女士一家,特意驱车到西昌市采购年货,曾女士的主要采购目标是肉类、蛋类、粗粮及水果,在经过整整一天的采购后,曾女士的汽车尾箱已经装得满满当当。

“西昌的农产品绿色、健康,除了采购,我们也当是来旅游一趟”,每年春节,在西昌像曾女士这样的异地游客非常多。

据国家旅游局消息,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有3.85亿人次外出旅游,度假休闲游成春节出游首选。

春节出游、旅游过年正逐渐成为不少朋友年终犒劳自己的首选,可以看到,相较于过去将“吃穿用度”的享受作为年货,现在的人们已经更加注重精神上、见闻上的享受。

新闻推荐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有不懂的法律问题听他们来详细解释

耐心宣传法律知识。西昌市科协设立咨询台,解答老百姓疑问。1月21日,2019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西昌...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