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爱文化,爱书法,爱篆刻 一个有情怀有追求的老师

西昌都市报 2018-12-13 09:32 大字

陈斌老师学生的作品在西昌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多次获奖。 陈斌的篆刻作品。

爱文化,爱书法,爱篆刻

一个有情怀有追求的老师

今年41岁的陈斌,是西昌市安宁镇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荣获了西昌市“优秀文化人才”称号的他,身上的“勋章”可不少。

2014年7月,他荣获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贡献奖;2014年9月,荣获西昌市优秀教师奖……2013—2017辅导学生篆刻,相继有24名学生的作品参加西昌市第三、四、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荣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55名。

“闪光”的履历表,让我们对背后的他产生了好奇。

1

恰“老师”少年

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

初见,陈斌给人的感觉温和有礼,有着教师身上独有的书卷气。一番交谈下来,才觉察出他的“不一般”。他是一个好的老师,但不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教书育人的专业,可以看到他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敬业,最为可贵的是,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那种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热爱。

陈斌说,从小学开始,他就被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这让他在同学之中,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很多人看来,历史存在于过去,在教学之中,“文化”甚至都不算是一门学科。而陈斌则认为,中国文化学科种类繁多,而且都有非常深的造诣,了解越多,越会爱不释手,东方的独有哲学思想、文化思维、礼仪规范等会铭刻于心,浸润灵魂。

他喜欢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繁盛,喜欢汉唐盛世的霸气、开放、包容,更喜欢生逢盛世的今天。在“恰同学少年”之时,他深入学习了《六韬》《三略》《司马法》《孙武》《孙膑》《鬼谷子》《将苑》等,这些知识像水一样,置于碗中,其形如碗;置于杯中,其形如杯;置于雾气中,则弥散天际。

正是因为对中国历史的追逐,让陈斌对于教师这个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理解。在经济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流、网络信息爆炸的当下,传统的思想和价值观正在受到冲击和改变,“历史文化”似乎在教育教学中被“边缘化”;然而,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不应该被“遗忘”,教书育人,要重视培养当代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传承中国历史文明。

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他,“读懂“了书法的魅力所在

“这面墙上全部是陈斌的书法作品,大家都觉得赏心悦目。”在安宁镇小学陈斌的办公室,学校的老师们对墙上陈斌的书法作品赞不绝口。

的确,他的书法作品行笔酣畅,飘逸洒脱之感弥漫于字里行间。见字如人,从他的书法之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他的性情所在。

“孙国祥老师那带有隶书风格的板书一下子抓住了我的魂。”陈斌说,他喜欢书法,是一种缘分。小学时期的他,字写得特别糟,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这个老师也是他的书法启蒙老师。回忆中,陈斌还记得看到老师写在校门口黑板上的通知,心里的那种震撼。

从模仿开始,他对书法越来越有兴趣。进入西昌师范学校之后,要专修三笔字,得益于学校梁茂生老先生的指导,陈斌书法的进步越来越大。工作以后,偶然所得的台湾田慕人先生的《草书诀》,让草书的魅力第一次占据了陈斌的心。

因为热爱,陈斌甚至不敢动笔写,看了三年,斟酌了三年,才真正开始自己对于草书的练习。在练习写草书的过程中,他感受着“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的变化莫测和气象万千的境界。

近十年来,陈斌创作了200余幅作品,以草书居多。草书,是最能表达情绪的书体在人生坎坷与艰难中,他也往往借此表达自己思想、思维和情怀。

“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是一种艺术,学习书法不仅仅是练字,更需要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并有机整合。学习也是这样,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地读好书,读懂书。

做正确的事,有意义的事

他,言传身教传承篆刻艺术

“这是学生刻的章,感觉怎么样?”近日,在办公室,陈斌拿出了学生的篆刻作品展示,小小的印章刻得有模有样。印章虽小,却是书法、国画的点睛之作,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

陈斌学习篆刻的经历也颇为“传奇”。街头刻印章的小贩吸引了他的注意,在好奇之下,他把省下的零花钱拿来请街头刻章的师傅刻了一枚姓名章。师傅刻了两个小时,他也看了两小时。回家后,他把家里的肥皂、积木、麻将等都用来刻字,从开始的浅尝辄止,到后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他借助网络,正规系统地学习了印稿设计、印稿上石、刻印刀法等。

安宁镇中心校是西昌市首批乡村少年宫学校,借助这个平台,陈斌发挥出了自己篆刻的优势。自2011年起负责少年宫篆刻组的教学工作以来,陈斌指导的学生们连续在西昌市第五、六、七、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载誉而归,在2017年参加凉山州首届少年宫作品展更获嘉奖。

“人生没有几个十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把爱好变成事业,在我看来,就是一段有收获的人生。”眼看,篆刻艺术从“小众欣赏”走向“大众艺术”;眼看,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陈斌的心里不无感慨,师者情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他选择学习、研究、传承、发扬书法和篆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做正确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陈斌获奖感言

“力量微薄,但感恩有我!”在不断的辛勤耕耘、学习、思考中,我走向成熟,并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事业中。虽然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但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进步,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愿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做正确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回报祖国,回报家乡。

文/本报记者陈国盼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关注民营经济发展 点赞成都城市活力 “网络名人点赞魅力四川”体验活动昨日收官

为了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在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等方面做出的成绩,感受人民群众在物质生...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