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大餐送给最边远的乡镇 2019暖冬行动 彝历新年文化三下乡走进银厂乡
11月的西昌依旧温暖如春,为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丰富广大银厂乡父老乡亲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共享文化发展的硕果,同时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大家心中,西昌市“2019年暖冬行动彝历新年文化三下乡”活动先后到洛古波乡、银厂乡和磨盘乡。11月17日,由市委市政府牵头,西昌市文联组织下属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为银厂乡的父老乡亲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摄影家协会也在现场为乡亲们免费拍摄和打印全家福。
翻山越岭
把温暖送给山乡群众
早上8点半,一行人坐上车翻山越岭,翻过一座山,再翻一座山。翻江倒海,车上的人晕车一个接一个,一路停了好几次,大家忙着到处找晕车药,或蹲在路边猛吸新鲜空气,以缓解车辆颠簸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原本9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山路崎岖,蜿蜒盘旋,整整开了4个小时,于中午12点40分,才到达目的地——银厂乡中心校。还没进校门,远远就看见提前在场等候的村民们,学校操场上整齐地摆满了凳子,一切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这台文化大餐“上桌”。
载歌载舞
冬日里送来欢声笑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今年也不例外,所有参与者们依然把最精彩的节目奉献给现场的父老乡亲。作为第一个节目,《赶集路上》再现了村民赶集的一路欢歌笑语的场景;一段精彩的舞蹈之后,观众听到了一段熟悉的旋律《春耕》,这首歌曲在大凉山脍炙人口,他描写的是春耕时节,彝家儿女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景象。
一曲唱罢,独舞《美姑河》优美上演,“哇……”一阵惊呼声伴着热烈的掌声,大家感叹的不仅是优美的舞姿,也被演员身着单薄舞裙献跳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当西洋乐器萨克斯上场的时候,这个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乐器让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咔嚓”拍照。凉山人民的能歌善舞,不仅体现在彝族同胞身上,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也同样如此。一支摩梭风情的舞蹈让乡亲们也是大开眼界。
当然,所有节目里,要说最受乡亲们喜爱的,还是那几首脍炙人口的彝族歌曲。在现场,艺名“大师兄”的独立音乐人杨明辉,给大家带来了独唱《大地之子》和《凉山谣》,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不断响起。“要不要再来一首?”当主持人问到这句话时,“要!”现场观众的呼声高亢激动。应大家热烈要求,“大师兄”又给大家献唱一首。
“在今年彝族年来临之际,有幸参加了市委市政府、市文联和音乐家协会一起举行的文化三下乡活动,虽然一路开车有点疲倦,但看到大家这么热情,这么享受,我觉得值了。祝福所有的父老乡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杨明辉真诚地说道。
满心期盼
每年都能来一次
据悉,银厂乡属西昌市辖乡,1951年建三合彝族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银厂公社,1984年置银厂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83公里。
银厂乡党委书记则古体告诉记者,全乡面积共174平方公里,是西昌市面积最大的乡镇,目前人口近0.5万人,有马鹿、哨房、甘边、巴折4个村委会。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植马铃薯、荞麦、玉米,兼产水果、花椒等。
“市委、市政府给我们乡送来精神食粮,这也是我们很需要和欠缺的方面,作为西昌市最边远的乡镇,文化活动极少,我们也要求各个行政村每年组织村民开展至少一次文艺汇演活动,乡政府每一年或两年组织大家一起再搞一次文艺演出,但是除此之外,就几乎没有其他的文化活动了。所以,希望市委市政府文化三下乡活动能够每年都来一次我们银厂乡就再好不过了。”则古体期盼地说道。
“好不好看?”“好看!”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观众席里坐着一群小女孩,她们拍着手,鼓着掌,好奇的眼睛看来看去,看到精彩的节目时,欢声笑语便在她们中间传开来。文/图本报记者侯丽芳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11月17日电(记者轩玉珏陈地)11月17日,首届“河湖公园”建设论坛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四川省正式授牌首...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