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向持续“造血”有机转变 以购代捐助力荞地乡特色农牧产品“出山”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作为在西昌、在凉山发展的企业,我们一定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父老乡亲们。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时,我们更应该为他们致富奔小康助一臂之力。”日前,在西昌市荞地乡举行的以购代捐活动现场,认购了400余斤大米的凉山州中醇化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江杜军告诉记者。
在当天举行的活动中,吸引了西昌市人大机关工会、市卫计局、西昌洪鑫砂石公司,以及凉山州南充商会的22家企业来到荞地乡,认购了贫困群众种植的大米12150斤,认购金额达60750元。
据了解,自2015年起至2017年,荞地乡依托以购代捐平台,驻昌和外地企业认购了由荞地乡贫困农户生产的“高山冷水荞香米”47585斤,销售金额达285510元。
“感谢您们这些好领导,帮助我们将大米卖出去!”西昌市荞地乡九道村村民马阿牛喜悦地说。
“我们通过考察,发现荞地乡的高山冷水米不打农药,让它自然生长,而灌溉的水是无污染的山泉水,所以我们商会和企业就决定来荞地乡认购老乡们的优质大米。”江杜军说。
记者了解到,处于西昌以南的荞地彝乡,海拔1800米左右,没有任何污染,处处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水稻等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周期在185天左右。其中,高山冷水米种植在极肥沃的土壤中,土中富含丰富的氮、磷、钾、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灌溉则是纯净无污染的冷水或山泉水,加之阳光雨水充足,光照时间长,极其适合稻谷生长,保证了大米独有的原生态、无污染、口感好的品质。
作为联乡市领导、西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开莲,决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荞地高山冷水米,并作为生态品牌来打造,帮助群众致富。罗开莲指出,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我们就要更加注重绿色和原生态。荞地一定要依靠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和温和的气候,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实现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全力打造高山冷水米等原生态的农业产业品牌,并卖上好价钱,让彝族老乡粮丰产、钱增收,以实现脱贫致富。
罗开莲参加当天举行的以购代捐活动,向在场的各单位、企业表示感谢。她指出,通过以购代捐平台,不仅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高了收入,更是解决农民与市场对接“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此类活动的举行,既搭建起了社会企业助力扶贫的爱心帮扶平台,建立了市场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机制,更打通了从土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直通车,成为扶贫帮扶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的有机转变,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通过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罗开莲希望荞地乡要借势借力,进一步强化措施,始终把推进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作为以购代捐活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积极主动对接市场,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逐步建立完善供销体系,助力全乡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从而让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建设好美丽新农村、幸福新家园。
本报记者李春实习生周鑫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西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对西昌市内管辖医疗机构重点位置和环节进行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检查。...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