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邛海治污出发向湿地建设挺进将生态成果延伸

西昌都市报 2018-11-15 08:31 大字

西昌截污管网建设。

文/本报记者江滢图/本报记者李春

2018年11月初,这两天,全国多地相继降温,西昌却依旧阳光灿烂,白天最高温接近20℃。这段时间,西昌进入了最佳观鸟季,上万只鸟儿齐聚邛海湿地。

随着占地38.14公顷的西昌月亮湖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启动,西昌的湿地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今后,邛海湿地将与月亮湖湿地连通,游客不仅能在湿地观鸟,还可乘船游览西昌城区。

西昌,向来以山清水秀、碧海蓝天著称,而邛海,更是被称为西昌人的“母亲湖”。近年来,作为“母亲湖”的守护者,凉山州、西昌市相继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调研和摸排,出谋划策,发出了“保卫邛海”的号召。

2006年起,西昌市委、市政府把邛海的保护和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从无序发展,到规划引领,建立邛海生态建设体系,一场没有终点、看得见摸得着的战役就此拉开。

2006年,西昌市为了打好“山水、阳光”牌,把邛海泸山打造成为国际湖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对整个风景区进行了一次全面截污治污工作。西昌市投资1900万元完成邛海西岸9.148公里的截污干管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在邛海西岸建设截污干管二三级管网工程。

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邛海的天然生态条件初步得以恢复。如今,邛海西岸已基本达到污水零排放要求。惊觉,邛海患上了“城市病”

2002年10月的某一天,邛海边,冬日没课的午后,就读于凉山大学(现西昌学院)的曹鲲鹏暂时还没有就业压力,正在读大三的他和几个同学相约躺在海边的吊脚楼里,聊天、吃饭、睡觉、发呆……

离他们不远的湖面上,三三两两吊脚楼随处可见,很多人和他们一样在吊脚楼上打麻将、吃烧烤。惬意的

大学生活,至今都让曹鲲鹏难以忘怀。

曹鲲鹏还依稀记得,那时候邛海周边,吃饭的吊脚楼修建在小渔村浅水区,随处可见养殖鱼虾的网箱,划着木船的村民在水面上售卖烧烤。在他看来,这一切美好而惬意,就连周边的喧闹都是一种享受。然而,那时候的他,并不知道,吊脚楼的污水会直接排进邛海,吃剩的烧烤垃圾也会直接扔进邛海,直排污水和垃圾导致邛海水域水质一度降到三类标准。

其实,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邛海旅游业“井喷”,大量外地游客涌入景区,而邛海周边商家及游客环保意识薄弱,使得千百年来以良好生态环境而闻名的西昌也开始患上了“城市病”。

在2004年以前,西昌没有污水处理厂,所有的生活污水和大部分工业废水都未经处理,一部分流进了邛海,一部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邛海和西昌的河流水体严重污染。水体的严重污染,不但影响了西昌的城市面貌,也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更影响了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西昌市供排水公司排水管网科科长罗祖强还记得,在2007年以前,整个邛海周边的污水没有进行收集直排邛海,对邛海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邛海却变得伤痕累累,人们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理想国里,对“母亲湖”无序开发。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邛海水域面积为41.6平方公里,六十年代为38.88平方公里,2001年以后,就逐步“浓缩”为20多平方公里,水质从地表水二类降至三类。

幸好,还不算太晚,一场保护邛海、治理邛海的攻坚战在全流域打响。面对污染,西昌人迈开了大力整治的步伐。西昌市委、市政府坚持环保与经济并重的政策导向,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优化和改善城市环境。(下转07版)

新闻推荐

传承希望 相伴和谐 州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举办关爱妇女儿童健康义诊活动

本报讯为推动凉山州妇幼保健工作,促进和谐家庭建设,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凉山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本着“关爱家...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