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村落布局 突出当地特色 西昌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建设幸福美丽新乡村
2014年,西昌市以“乡村建设年”为工作着力点,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全年共实施“乡村建设年”项目99个,完成投资14.98亿元。
这一年,西昌实施了西乡民源等16个新农村建设点、中坝山嘴等25个旧村改造点、海南钟楼等13个棚户区改造点、阿七大田等5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点、安哈镇长板桥等2个彝家新寨建设点建设。
乡村环境的改变,为村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西昌生态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也是在这一年,西昌市被评为全省2014年度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市)以及2014年全省助农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文/本报记者洪冬玲
图/本报记者钟玉成
2014年,是西昌“乡村建设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投入和服务机制,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村建设,坚持与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整合资源,部门联动,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就在这一年,西昌市共计完成68个建设点任务,其中,以原拆原建为主的新村新建设点29个,3012户(包括省级示范点15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旧村改造39个,5375户。
如今,这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点在西昌26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开花”,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还为城镇居民与乡村生活筑起一座便捷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前有院坝后有菜地
拆院并院模式打造生态新村
“忙啥子喃?”
“要去田里面砍苞谷秆,完了好种西兰花。”
西乡乡民源村支部书记宋务文走在村里,遇见每一个人,总要拉拉家常,就像邻里间的唠嗑一般亲密。
这不,正要去田里忙碌的村民徐世华,一边从院子里倒出电动三轮车,一边与宋务文攀谈起来。“去年种了10亩葡萄,是阳光玫瑰,明年就能挂果了”“一定要用生态的肥料和种植方式”……
徐世华家世代生活在民源村,2014年,民源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徐世华响应号召,积极配合,将自己的房屋交由设计院统一规划设计,新建的房屋就像商品房似的,每一层都是一套独立的房间,卫生间、厨房、饭厅一应俱全,楼顶还有阁楼和露台,带点儿欧式风情,好似一栋栋小别墅。
宋务文介绍,当年,为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西昌市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民源村推出了一种新的农村建设模式,即“拆院并院”。通过拆旧建新和土地复垦、整理、最终实现项目
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2014年,西昌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民源村有12户人家,按照前庭后院的布局进行新农村打造。房屋的外形和结构交由设计院统一设计,以保持风貌。新房在村民原有宅基地的基础上拆建,并且要求房屋前面有小院、旁边有菜地。这样的模式不仅改善了民源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还从空间上优化了土地结构,缓解了用地矛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除了村民的房屋纳入了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也由政府出资完善,通过拓宽村道、增设路灯等方式,让大家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环境变好了,生活方便了,娃娃些也愿意回来发展。”徐世华介绍,家里的葡萄园现在主要是两个孩子在打理,他平时就种些时令蔬菜和打理梨园。
打造民族特色示范村
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安哈镇长板桥村,坐落于千峰叠翠的螺髻山脚下,村子里一幢幢独具彝族特色的青瓦黄房错落有致,是邛海——螺髻山旅游环线上最具特色的彝族风情驿站。这里不仅是外地游客向往旅游目的地,也是西昌人周末和节假日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秋天,漫步在绿荫掩映的村道中,沿途的柿子、百香果、核桃、板栗等瓜果像是在引路,村内,大大小小的建筑均依山而建,因势而造,错落有致。彝韵十足的青瓦黄房,基脚全由石块石片垒砌,房前屋后一畦畦菜地,一处处院墙也用石块垒出了自己的风格。顺着院落望去,村民们或是晾晒玉米、核桃,或是坐在石桌前刺绣、草编,孩子们在一旁嬉笑打闹,墙角的三角梅摇曳生姿……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大抵如此。
近年来,长板桥村先后被列为国家优秀村庄规划试点村和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示范村,不仅是全州第一个最具彝寨旅游品牌的旅游型新村建设模板,还是全州首个新村建设和产业有机融合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下转06版)
新闻推荐
昨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华社发...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