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课题研究

西昌都市报 2018-09-27 11:16 大字

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不断强化党的领导。 本报资料

中共西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路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党委,基础在党的各级基层组织,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工作,都必须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就是要在各领域各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不断强化党的领导。

(一)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依然存在。个别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不够到位,存在党员月会针对不强,“三会一课”记录不规范、党务公开不及时等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不突出,对村“两委”干部的日常监管,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以及班子成员中存在的隐性问题仍缺乏深度剖析和思考,责任意识、担当能力与发展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就全市911个党组织而言,软弱涣散党组织共有53个,占比5.82%,占比仍然较高。

(二)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优化任重道远。西昌市共有农村党员14142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3818人(30岁以下2410名)占全市农村党员总数27%;60岁以上党员4490人(71岁以上2449人),占全市农村党员总数的31.75%。2017年,新发展农村党员198名,死亡农村党员180名,开除党籍9名,支部发展的党员人数和减少的党员人数基本持平。由于长期以来大龄党员数量多、比重大,经过多年持续优化,35岁以下年轻党员比例虽有所增加,但农村党员结构老龄化现象依然突出。

(三)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仍需加强。全市244个村,有村级集体经济的村有168个,占比68.85%,无集体经济的村有76个,占比31.15%。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有153个村,年收益最高的村达800万元,年收益最低村仅500元,两者相差1.6万倍,集体经济收入1万以下的有63个,占有集体经济收益村的41.18%。这些村普遍存在“不留隔夜粮”现象,对当年的收益,除提留必要经费用于支持公共事业外,剩余部分往往全部用于分配,没有预留,安逸现状,满足现实的心理普遍,对做大、做强、做优集体经济缺乏系统性、全局性谋划。

(四)人才紧缺仍然是影响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虽一直提倡对人才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但民族地区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人才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始终没有出台。以西昌为例,虽积极探索将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但由于所占分值比例较低,人才工作考核分值仅占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总分的1%。加之民族地区留住人才难度较大,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西昌市共流失教育、卫生优秀人才265人,其中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138人、占52%。此外,个别地区和单位搞人才封闭管理,人为牵制人才合理流动,导致人才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人才使用效率低下,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潜能未能得到有效释放。

(五)部分干部工作积极性仍然不高。从2013以来,西昌市已有15名公务员(其中3名领导干部)、194名事业人员主动辞去了公职人员身份,“铁饭碗”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在4272人参加的“大调研”测评中,认为“福利待遇差,收入与付出不对等”的1702人,占39.8%;认为“工作任务重,完成压力大,加班加点太频繁”的人数达1644人,占38.5%;141个单位一把手中,有53.2%的深感安排的工作任务难以按时保质完成,存在靠私人感情推动工作情况。

(一)分类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重点聚焦脱贫攻坚不力、党建工作服务保障脱贫攻坚(中心工作)考核结果和“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满意度测评、党建经费投入不到位、村组干部“异地办公”“村霸”“蝇贪”等问题采取针对性整顿措施,统筹推进整顿工作。对机关党组织,重点是聚焦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健全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走基层”“双报到”等制度,健全追责问效、考核激励机制,解决为官不为等问题。对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重点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解决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正常、不按时按标准交纳党费等问题。对国有企业党组织,重点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优化党的组织设置,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保证党组织活动经费,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两新”党组织,重点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提升党务干部专业素养和能力,探索完善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平台,落实活动经费和阵地保障,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

(二)创新农村党员结构优化方式。在发展党员计划数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的前提下,建议在农村面向返乡未就业学生设置公益性岗位,落实“五险一金”,用政策吸引农村高素质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农村。通过建立返乡未就业大学生农村(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积分档案,对表现优秀的未就业返乡大学生党员直接纳入村(社区)“两委”任职或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最大限度增加农村党员结构“鲜活”度,对达到一定服务年限或积分达到一定数量,作用发挥明显、示范带动性强的返乡未就业大学生,实行事业(国企)单位定向考聘或加分奖励,用干事创业舞台,把农村党组织建成聚才洼地、创业热土,有效破解农村培养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现实困境。

(三)多维发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党建述职,明确村“两委”换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没有达到要求的村书记、主任不能连任。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创新实施“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开展“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储备农村人才的有效载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推进“能人治村”。加强农村党组织对涉农惠农资源的整合利用,上级配套的各类资金、项目、公共服务,要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好事要让基层组织办,好人要让基层干部当。围绕“2020年,全市所有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超过10万的村达到70%,集体经济超过50万的村达到30%以上”的总体目标,依托“果、薯、蔬、草、药”“1+x”“七彩西昌·阳光水城”“阳光康养”等,超前谋划主导产业和产业布局,选准发展项目,找准发展模式,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面等资源一律实行有偿使用。对集体经济,禁止“一次收,一次用”,对集体经济收益总额的20%必须进行提留,用于集体经济的扩大投资和再生产。

(四)靶向施策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第一资源”第一权重的原则,健全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人才、智力与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机制。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和“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要求,引导和鼓励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合作经营、人才租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才引智,充分利用各方面人才资源,解决刚性引进人才难度大、成本高、制约因素多的矛盾。围绕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分行业分阶段分重点研究出台《人才扶持办法》,不断提高人才政策精准化水平。

(五)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建议进一步优化干事创业环境,消除干部思想顾虑。严格每月“无会周”制度,精文减会,杜绝向基层转移责任压力和随意抽调基层干部行为,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建好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可容错的“七种情形”和容错具体程序、具体职能部门。定期推荐表扬敢担当、善作为的先进典型,并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严肃追究恶语中伤、散布谣言、诬告陷害行为,在社会上树好干部形象,让广大干部心无旁骛、轻装上阵。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注重体现干部自身价值。重点从目标考核排名优秀、提升幅度较大单位及工作成绩获州级以上荣誉单位中选拔重用干部,在职数范围内统筹增配工作任务繁重的部门和乡镇非领导职务职数。逐步提高单位目标考核一次性项目(工作)经费和人均目标绩效奖励标准,确保政治与经济待遇双保障、双提升。

课题组参加单位:市委组织部

新闻推荐

“西昌之星”主题歌曲、雕塑设计方案征集

近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布公告,一颗编号为121001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凉山西昌星”。为展示这一世...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