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第三中学组织学生来到攀西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15名学生进“高墙”眼见耳闻 警醒人生
同学们参观监狱,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想。
8月17日,攀西监狱警示教育基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来宾。西昌市第三中学组织15名学生来到攀西监狱,开展青少年警示教育活动。
15名学生参观监狱边走边看边写下感想
一眼看去,身着迷彩裤、军绿色短袖的同学们,是如此阳光活泼。可细看之下才发现,一行15人里大部分都有纹身。
据了解,西昌市第三中学是凉山州首家工读学校,是由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设立的特殊学校。教育对象为13-17岁、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不宜留在原校学习但又不宜劳动教养或判刑的中学生和社会适龄青少年。
2014年攀西监狱与西昌市第三中学结成战略友好合作单位,4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法治警示教育方面全力支持学校工作开展,取得可喜的成绩。
警示教育基地作为攀西监狱的一张特色名片,由凉山州检察院、凉山州司法局等八家单位共同兴建,2015年4月,凉山州纪委和攀枝花市纪委相继授牌,成为两地定点警示教育基地。2018年6月13日,“西昌学院警示教育实践基地”在攀西监狱挂牌,从建成至今一共警示教育青少年100余批次10000余人。警示教育是攀西监狱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是实现教育改造社会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抓手。
针对15名学生的特点,监狱民警详细地为他们介绍了法律常识、监狱基本制度、服刑人员改造现状,随后带领他们先后参观了监舍、生产车间、禁闭室、警示教育中心。孩子们对禁闭室十分好奇,提出很多疑问,民警为其一一解答。在劳动生产车间,看着一群穿着囚服的服刑人员,孩子们既好奇,又害怕。听到民警讲述“自由是最可贵的”时,他们沉默了。
记者看到,每名学生参观完一个地方,都会认真地拿着小本子记录感想。参观完后,他们的本子上已经记下很多东西。其中有学生写道,看着高墙铁网,听着狱警叔叔的话,心里面有点打鼓。
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直触孩子们的内心
参观结束后,两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以案说法,更是直触孩子们的内心。
段某用他一时泄恨悔青春的故事,告诉同学们,莫要让一点小矛盾演变成大罪行,不要因一时的痛快给自己、家人、被害人造成无法挽回的痛苦,不要用痛快葬送了自己的青春。
沙某用他曾经的“江湖大哥梦”告诉同学们,江湖梦、大哥梦都是浮云,不要因为叛逆就想“超社会”,要听家人和老师的劝诫。曾经17岁的他是所谓的“大哥”,但出事后“小弟”没有一个来看过自己,这时候才明白,受苦、受累、受伤害的还是自己和家人,世界上只有亲人才是真正关心你的。
段某、沙某在和15名学生一样年纪时,因犯罪而入监服刑,2名服刑人员的讲述,让孩子们心中打翻了五味瓶。
“在工读学校已经待十几天了,以前打架、上网、抽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今天,才知道,平时不觉得有错的地方,可能会因为一时冲动酿成大祸。”今年15岁的学生罗某告诉记者,“今天突然发现自己特别对不起父母,送我进工读学校的时候,我妈一直在流泪,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才知道,她应该对我失望透了。回去,如果有机会,我想读高中,想回到学校。”
“迷途知返的羔羊,尽管脚上有伤,但走上正确的方向,会避免被狼吞噬。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来有所悟,去有所思,用眼见耳闻,警醒人生,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活动最后,攀西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孙斌告诫孩子们,不要在乎流言蜚语,曾国藩虽然小时候被贼都鄙视,但不妨他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要认真悔悟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要听人善劝,及时改正,同时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治观,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并为之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文/图本报记者江滢
新闻推荐
人脸识别成为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据网络人脸识别,已是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