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爆《舌尖3》的撸串片用烟火气抚慰深夜灵魂

华西都市报 2018-07-20 03:11 大字

完爆《舌尖3》的撸串片 西昌火盆烧烤。

《人生一串》剧照。

吃烧烤还能吃出江湖味?更多精彩扫码上封面新闻看视频。

在中国版《深夜食堂》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遭遇收视滑铁卢后,“吃货”们对美食类纪录片已是观望状态。最近,一部专门讲夜宵烧烤的纪录片《人生一串》横空出世,豆瓣评分高达9分,B站弹幕也是轻松过万。

美食纪录片看过不少,专门将“撸串”拍成片的还真没见过。恰逢世界杯尾声,啤酒、烤串、小龙虾跟球赛真是“天作之合”。《人生一串》摄制组也是相当用心,从全国31个省份近500家店里筛选出了30余家店铺,关注平民美食、市井百态、草根英雄,俘获了不少“吃货”,获赞真实版舌尖上的中国。

“我们挑选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其一,具有街头烟火气质的常见小店或者烧烤摊;其二,是要在当地具有特色,能够引起当地人情感共鸣的店。”《人生一串》第三集分集导演兼执行制片人张岳明介绍说。

1有酒有肉有故事西昌烧烤“打头阵”

《人生一串》按照烧烤食材来分集,第一集《无肉不欢》讲肉;第二集《比夜更黑》讲暗黑食材;《来点解药》讲素菜;《牙的抗议》主要讲牙齿与食材的碰触在一起的感受;《骨头骨头》和《朝圣之地》分别是需要上手来啃的骨头和地方烧烤的独特性。

谈起《人生一串》的拍摄契机,张岳明说,“首先,我们所有主创人员都爱吃烧烤。此外,烧烤这一常见又受老百姓喜欢的食物,却没有人专门拍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烧烤摊越来越少,某种意义说,通过纪录片留下一些东西是有价值的。”

故事的第一位主角,是发源于凉山的长签火盆烧烤。关于西昌烧烤的特点,充满江湖气的旁白评论道,“西昌的烧烤在野性中充满了秩序,也在秩序中显露出野性。”

下午5点,每天的烧烤大趴按时开始。位于四川西昌的一家自助烧烤店,肉食者如约而至。经营这家烧烤店的是老板小二哥。在鱼眼镜头下,他的自我介绍显得“萌萌哒”,“大家好,我是小二哥,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二,所以说这个烧烤店以我的名字命名。”

彝族人烧烤猪肉,历史久远,手段复古,经验老到。店里的招牌烧烤是凉山小猪肉,光是食材就甩很多烧烤“一条街”。跑山猪只能到大凉山里的彝族人家才买得到,不是靠香料、鸡精喂出来的,所以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嫩口感。

烤好的“小猪肉”外皮椒香,里面充满胶原蛋白,混合着肥肉烤出的油脂,又香又弹,口感奇妙,大块的瘦肉很有嚼劲儿,越嚼肉味越浓。

“西昌火盆烧烤是烧烤中的重要流派。当时,第一集‘无肉不欢\’正好缺猪肉这一烧烤的重要食材。第二,我们需要呈现这种带有更原始味道的做法,恰好西昌就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西昌烧烤都符合需求,所以开篇就是它。”张岳明说。

第一集《无肉不欢》里亮相的还有云南昭通的牛肉小串、湛江的烤生蚝、新疆的红柳烤肉、罗布烤羊。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是重要的烧烤大省,宜宾烧烤也在片中第四集呈现。

食客大口咀嚼,屏幕外的观众也是看得垂涎欲滴。“有酒,有肉,有故事”,片子里拼凑出一个真切的烧烤江湖。

2暗黑烧烤来袭“比夜更黑”你敢下嘴吗?

《人生一串》的第一集“无肉不欢”让众多肉食爱好者垂涎不已。但到了第二集“比夜更黑”画风一转,走起了暗黑风,发掘了全国各地令人生怯的暗黑烧烤。

重庆爆浆的烤脑花,百色慢烤猪眼、爆烤猪鞭,东北辽宁活烤毛毛虫、烤蝉蛹、烤蝉蛾,广州蠕动的生烤海鲜,徐州烤羊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摄制组拍不到的,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啥都敢吃的个性。

“烤脑花”是不少四川人的心头好,与四川比邻而居的重庆,也有不少“烤脑花”的店。一到晚上,四处游荡着寻觅脑花的“馋嘴僵尸”。观音桥步行街的一家烧烤店,就是“补脑子”的好地方。老板刘哥发明了“烤脑花”。他说,“刚开始卖的时候,很多客人好奇,脑花是怎么烤的。最初是好奇,看到底是什么味,跟火锅有什么区别。”

只有凌晨的菜市场,才能购买到新鲜的脑花。刘哥的店是传统作坊,讲究逐个去膜,清洗干净。小碗里垫上大葱和洋葱去腥,藕片上面放进脑花,再加上20多种配料,麻辣鲜香。

跟涮脑花相比,烤脑花口味层次更丰富,所有调料都在烘托脑花原本的肥腻。吃进嘴里,首先感觉到表皮的微脆,进一步才是香嫩软糯,让人欲罢不能。

3幽默风趣不做作的俏皮旁白“圈粉”

不仅将烧烤拍得活色生香,《人生一串》的旁白也是酣畅淋漓,幽默风趣,丝毫不做作,来几句感受下“画风”:

“甭管天南海北,重口味是宵夜的统一气质。”

“东北人幽默,但是对于蚕蛹来说,一生都要被他们烤,一点儿也不幽默。”

“每个饥饿难耐的夜晚,都是蚕蛹的天敌。”

“你知道我为啥长这么黑吗?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见惯了“荡气回肠风”、“动不动就立意升华风”、“高大上端着风”,如此俏皮的旁白,放佛夜晚电台的说书人,不时流露的黑色幽默,令不少观众拍手叫绝。值得一提的是,略带痞气的旁白配音也由总导演陈英杰兼任。

文案主撰稿张岳明表示,“用这种讲市井传奇的口吻来写旁白,更能拉近与普通观众的距离,就像平时听隔壁桌喝酒吃饭,聊好玩的故事一样。我们选定这样的风格,也是想要表达对市井的感受,让大家直观地进入市井状态。”

烧烤吃的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情怀,街边小巷的味道,串起了好几代人的岁月。该片还纪录了很多老板和食客们的故事,展现了平凡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比如,烧烤界的“老炮儿”阿龙哥,光头,穿着一身黑衣蹲坐在店门口,说:“我的烧烤店是自己打出来的。”

当“吃烧烤”已不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的事情时,烧烤也就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价值,那就是“畅谈未来,回忆过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荷

新闻推荐

西昌:强化源头 确保生产安全

本报讯记者从西昌市安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市采取多项举措,着力减少一般事故,努力遏制较大事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继...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