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50年后的博物馆藏品
兄弟俩一直坚持着诗与影的梦想。 《南墙诗影》作品之一。
你拍照
我作诗
兄弟齐心
文/本报记者侯丽芳
图/受访者提供
“我们不做烂街的复制品,只做50年后的博物馆珍藏品。”这是两个30岁男人的雄心,也是他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2006年,来自冕宁县的谢诗呷和来自西昌市安哈镇的吉木里呷在同一所高中同一个寝室相遇。年少的他们,怎么也没想到,10年后,他们会并肩奋斗,一起创立凉山州南墙诗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南墙诗影,取自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文化的自信,也是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个性。而诗影是诗歌与摄影的结合,旨在用镜头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用焦距去审视文化内质的可读性。据悉,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是拍摄民族特色婚纱。
毕业后各奔前程
因爱好兄弟重聚
2009年,两人高中毕业,谢诗呷考进了西南民族大学,吉木里呷选择了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上了大学后,两人都很喜欢音乐,因此各自组建了一支乐队。“那个时候,一心想走音乐道路,没想过去做婚纱摄影,更没想过我会去写诗。”采访时,吉木里呷笑着说道。
2012年,吉木里呷大学毕业,为了父母,他离开了乐队,回到了西昌。毕业后,他当过网格员、卖过玛瑙、在酒吧当过歌手,写诗也是从酒吧开始的。“那时候酒吧的环境很乱,什么样的人都有,很多人下班后就到酒吧喝酒,喝醉后又表现出各种凌乱不堪的样子。”吉木里呷内心很受触动。于是,突发奇想写了一首诗,拿到网上发布,没想到反响很好。之后,信心大增的他将写好的诗文都发给《独立》诗刊,得到对方的赞扬和肯定。自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写诗生涯。
再说到2013年才毕业的谢诗呷,毕业后,他到西昌市开元乡当村官,2014年回到母校攻读研究生。原本他的专业和摄影毫无关系,之所以爱上摄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小的时候,我父亲有一部牡丹牌相机,他很喜欢拍照,把很多画面都记录了下来。从那时起,摄影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上大学后,我自己打工买了一部卡片机,后来有了入门级相机,工作后又有了一部单反相机。”手上拿的相机越来越好,对摄影也越发着迷,心里的想法和感悟不断增多。
2016年8月,谢诗呷和朋友去木里游玩,拍下了一组照片。刚好吉木里呷也在写诗,谢诗呷突发奇想让吉木里呷给照片配点诗。没想到,这组诗文配图的照片在朋友圈火了。
你拍照我写诗
兄弟齐心创公司
2016年底,在一次聚会后,两人一拍即合,计划在凉山首次以诗歌(配文)加图片的形式做一个公众号。由于资金有限,第一期拍摄是在朋友家作为拍摄地点完成的。这期婚纱照发布的时候,“南墙诗影”公众号在三天内有了近4000人次的阅读量,对于一个新生的公众号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凉山很多有影响力的公众号纷纷转载、约稿。于是,两人创业的目标变得越加清晰。
经历了第一期拍摄,他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拍摄第二期就顺利了不少。更惊人的是,第二期的作品在某知名公众平台达到近两万人次的阅读量,甚至不少自媒体都大量转发。于是,他俩决定要做最原生态的民族特色婚纱摄影。
公众号越做越好,他们想要创业的想法越发迫切。但创业总得有个办公室,也需要资金,他们两样都没有。在听说凉山州(西昌市)创业孵化中心可以提供办公室,并且还能贷款时,他们迫不及待就去申请了。幸运的是,2017年3月,经过评审,公司成功入驻孵化中心,并贷到7万元的创业款项。他们利用这笔钱购买了器材、灯光和服饰等。公司从10月底开始试营业,到2018年2月,接单超过40余单,收入10万余元,期间除了两名骨干,只配了一名化妆师。
3月入驻孵化园,为什么到了10月才开始试营业?谢诗呷说,这个问题很多客户也问过我们。“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策划,一直在思考,在没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我们都不会轻易去接单。”
截止今年2月底,他们总共接了40多单,但是拒绝掉的单子同样多。为什么不是来者不拒?谢诗呷也说:“因为我们必须考虑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达到客户要求?我们不想纯粹为了拍片而拍片,我们想要把自己想做的和顾客想要的结合起来,给顾客一个最满意、最独一无二的作品。”
今年3月,“南墙诗影”在营业几个月后停止了接单,这又是为何?谢诗呷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反思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这一辈人几乎都在农村长大,很多人在拍婚纱的时候都想要把儿时的记忆加进去。”但在和顾客不断沟通交流后,他们发现这种想法并不适合每对客户。“比我们小的95后或者00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这样的记忆,也没在那样的环境长大,他们想要的婚纱照和我们这一辈人又有所不同。”这个时候,他们知道必须得转变思路了。于是,他们停下来歇歇,寻找新的突破口。“之后我们就在想,能否把国际大片的时尚感融入彝族特色的婚纱照里面,这样既能凸显高级感,又不失彝族文化底蕴。”两人思考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
吉木里呷说:“我们是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些什么的,或许是需要做得更纯粹些,成为一个民族记忆的影像珍藏品!”
他们始终保持着创新的精神和活力。
坚持创新与创作
绝不做烂街的复制品
说到创业,他们和别人一样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和别人不同的是,即使资金不够,即使一天只能吃一顿泡面,他俩始终坚持不做烂街的复制品。也许很多人会说,饭都吃不起了,还那么固执。当然,他们也因为这份坚持,吃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
接受记者采访时,谢诗呷说过:“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推广和宣传,所以即使我们有再多想法,也只能像小白鼠一样,被后面的模仿者一次又一次‘拍死\’在前方。”每次他们创作新品一出来,几天之内,几乎西昌所有的工作室和影楼都会推出一样的作品。然而,因为知名度没有别人高,几乎没有人知道那是南墙诗影首创的想法。
“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也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所有的作品都是我们结合童年经历创作出来的,但却总被廉价地模仿。”谢诗呷表示,这样的恶性循环模式,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南墙诗影缺资金,没能做好推广造成的。
但是,即使艰难,即使窘迫,他们仍然像无畏的先驱屹立不倒。
“南墙诗影”,在一切追求“快”速的环境里重新找寻一种“慢”,在慢镜头里让往事“重生”。他们不盲目制造现场,而是注重现场过往,真实还原彝民族生活的原生性,让民族文化回到过去的状态,回到记忆中的本真,唤醒大家共同的文化记忆。
对于“南墙诗影”来说,原创的作品,耐得住时间的洗礼,经得住各方的推敲验证,受得了各路鉴赏者的“鸡蛋里挑骨头”。在经历了如唐僧西天取经般九九八十一难以后,原创作品的脉络愈发清晰,质地愈发淳朴,如一杯茶在反复地浸泡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新闻推荐
副局长王勇斌带队服务中高考。保障中高考环境,城管全天服务。又是一年高考、中考季,为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迎...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