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宽”与“窄”

西昌都市报 2018-06-05 15:21 大字

□郑天伦(浙江)

“宽窄”,缘起成都这座最富人文精神的历史古都和文化名城。“人生无进退,得失宽窄间”,“致广大而尽精微,求宏远而汲众小”,“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正直豁达赋宽心,智慧精微闯窄路”,一进一退、一得一失,尽显宽窄神妙。千百年来,宽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敬业精神中。兼容并蓄,张弛有度,豁达从容,顺势而为,这是一种生活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为了进一步挖掘宽窄文化内涵,丰富宽窄哲学内容,弘扬宽窄进取精神,由西昌市委宣传部主办,西昌市烟办和西昌卷烟厂协办,面向社会开展“人生无进退,得失宽窄间”主题征文活动。活动从3月21日开始,截止5月31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文300余篇,是作者们根据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人生感悟以及文化记忆符号等,围绕“宽窄”文化内涵,阐述和表达对“人生无进退,得失宽窄间”等智慧哲学的思考和理解,有诗歌、散文、评论、随笔、杂感等,现将部分征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成都有个著名的历史保护街区,叫作宽窄巷子。

这一宽一窄,就好比是成都人的性格一样。平日里,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慵懒的气息,啥都不在乎的样子,泡茶馆、听评书、摆龙门阵……怎么舒坦怎么过。但是在关键时刻,成都人会迅速地收起慵懒模样,变成“斗士”。1911年的保路运动,就是从成都开始的。这一场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给了摇摇欲坠的清政府重重一击。1911年10月,武昌打响了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大清宣告灭亡。

无独有偶,我国还有一条著名的巷子,叫做“六尺巷”。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传说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家盖房占了张家隙地。张家修书至京城,想请大学士做主,张英阅罢信,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家大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两家之间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礼让。巷子从无到有,从窄到宽,而张大学士的度量,更远不止这么宽。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故事里两家人的态度,一开始双方针锋相对,但当张家开始礼让时,吴家也立即同样礼让。中国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礼让精神,在此显露无遗。

宽与窄,这对看似矛盾的反义词,就这样有机地统一起来。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宽窄也总是结伴出现的。

一辈子都顺顺利利,坦途走到底的人,无疑是极其幸运,也是极其稀少的。大部分的人,总会有遇到窄途的时候。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就曾经差点倒闭;马化腾的腾讯帝国,当年也差一点就卖给别人了。好在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所以,只要你能坚持下去,窄路终将走成宽路,就像《桃花源记》里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而拥有豁达、宽容心态的人,无疑更容易通过最初的“极狭”,迎来最终的“豁然开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也。

在学习上,宽窄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对好友。这时,宽窄表现为“博”与“精”。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研究的课题内容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窄,但是水平却越来越高。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就在“窄”中取得突破的。但很多时候,这种突破同样离不开“宽”的帮助。

当年,遗传学家沃森与物理学家克里克,一起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若没有克里克的物理学知识帮助,沃森可能永远无法在传学的“窄”中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再伟大的发现,却仍然要回到“宽”中来的。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要,推动全面发展。

甚至,有不少大师是集“博”与“精”于一身的。比如,达·芬奇,是艺术家、发明家、解剖学家、机械学家、水利学家、地质学家、建筑学家、考古学家……而牛顿的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科学、哲学等。

因此,宽与窄,就是中国的中庸之道,是可以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读懂了宽窄,就读懂了世界;看透了宽窄,就看透了人生。

新闻推荐

西昌市红旗幼儿园: 小小书童摇头晃脑

本报讯送走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缤纷的六月,六月是歌的海洋、花的沃土,是孩子们最幸福的节日。5月31日上午,西昌市红旗...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