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转13版

西昌都市报 2018-06-04 00:00 大字

“索玛”牌皮衣曾在凉山火把节物资交流会上大卖特卖。冷登亿摄 凉山州工业技校革制品(30)班毕业留影。艾兴明提供

(上接13版)

1976年,从裕民厂分出制革、制鞋车间,成立西昌皮革厂,主要生产皮革、皮鞋、杂皮件。198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兴起,西昌市蓬垫广与西昌皮革厂联营,建立市童鞋厂,生产皮鞋;1980年,西郊建立工农联办鞋胶厂;1981年建立高枧张林皮鞋厂;1984年建立太和皮鞋厂。1985年西昌皮革厂投资61.75万元,引进法国、意大利先进制革设备,开发利用凉山云贵路山、绵羊板皮,研制并批量生产服装皮革、皮衣、手套、钱包等系列产品,开始外销香港、西欧。1990年10月,西昌市皮革总厂与法国华侨合资建立“四川达鸿皮革时装有限公司”,为扩大外销开辟新路。

他见证过皮革厂的

诞生、辉煌和衰败

“雷哥,接孙孙回家哇!”

“嗯!”

“退休了,还这么辛苦,接娃儿有他们的父母嘛。”

“他们都忙,现在没得事,帮一下他们。”

接娃儿的路倒是不远,从一小到索玛家园就10分钟时间,雷哥家住15层,顺便把挂在楼下绿化带的小鸟笼子提上。

“爷爷,你上坎慢点!”孙孙说。

雷哥就是原西昌市皮革总厂制革分厂的厂长雷绍云,今年65岁。11年前退休时只能领1330元工资,如今领3200元,工资不高,当听到孙孙对他关切的话语心里又宽慰了许多。他见证了西昌皮革厂的诞生、辉煌和衰败。

出生于1953年的雷绍云,1971年通过招工进入位于马水河的西昌裕民厂,18岁,正是风华正茂,从此同皮革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38年,见证了西昌皮革厂的建立和成长。

西昌市志记载:1976年1月,西昌裕民厂分出干部17人,工人120人,固定资产原值23.17万元成立西昌皮革厂,设制革、制鞋、皮杂件三个车间,归属西昌地区二轻工业局领导,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85年下放西昌市二轻局领导。1986年更名为“国营四川省西昌市皮革总厂”。

1984年7月21日,西昌城区举办凉山州首届火把节物资交流会。“索玛”牌皮衣,在物资交流会第一天即成交38万元。从此,“索玛”牌皮革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1986年,爱学习、肯钻研的雷绍云成为皮革分厂厂长。“我们利用凉山羊皮资源优势,研制开发羊皮革取得成功,引进意大利、法国先进制革设备,并完善国产设备的配套改造,建成从羊皮制革到羊革服装和手套生产线,形成年产100万张羊革、4万件皮衣、15万双手套、8万双皮鞋的生产能力。”不善言谈的雷厂长在谈及皮革历史的时候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987年8月,“索玛”牌绵羊革服装被评为部优产品,并出口联邦德国。

当年轰隆机器声的车间就是现在18层高楼住宅的地方,540人的大厂,许多工友、伙伴的音容笑貌全在眼前浮现。他扳起手指给我们讲述了工作38年的历程:“从学徒的26元工资到1996年的276元工资,我们这一代人吃长饭的时候赶上的是三年自然灾害、读书的时候赶上的是非常岁月、搞传统工业的时候赶上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四五十岁是最不好找工作的时候,我们下岗了。”

他并没有埋怨过去,而是为“索玛”过去的辉煌感到骄傲。“今天的生活很好,也没想到能住上130平米的房子,说心里话,我为能给国家作出过贡献而感到高兴,能在国营厂工作、能为西昌的皮革工业创造当年的辉煌成就感到高兴!真的!”

女当家抓质量,

西昌“索玛”花开国内外

“天上彩虹人间长虹”。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索玛”皮衣的广告,同彩电广告一样,在当时打得热闹而有档次。

那一年,普通职工的月工资标准100至200元。“索玛”牌皮衣中档的皮衣价格是300、400元,仿照苏联人设计制作的双排扣皮衣是600元,仿照德国空军的中空脱袖夹克是800—900元,特殊定制的超1000元。工厂完成了“云贵路”皮革的研发,得到了上海、成都制革专家的技术帮助,名声大振。男女谈恋爱要以穿“索玛”皮衣为时尚,就连调动工作找关系送的都是“索玛”牌皮衣,否则办的事就要打折扣。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索玛”皮衣的创始人,皮装分厂厂长侯光芝。

1950年出生的侯光芝在姐弟五姊妹中排行老大。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女又正赶上那个年代,书只念到初中毕业。肥皂厂钉木箱、制革厂刨皮子、州一医院幼儿园当教师,她都干过。直到1978年,她才到州塑料厂当上正式工人。

凉山皮革资源丰富,开发皮装生产大有潜力。

1980年,当时主管工业的州委副书记毕玉华把任务交给了西昌皮革厂老厂长刘福祥、书记赵九维,他俩当即拍板,请调侯光芝来设计制作皮装。由此,由她负责设计的皮装,以其款式新、制作好、经久耐穿等特点走向市场。1987年,“索玛”皮装获轻工部、国家民委优质产品奖。侯光芝总是说:“每做一件事,只要认真,成功定会属于你。”她和工人们的努力,终于使西昌皮革厂只能生产“8孔”大圆头皮鞋的历史结束了,也使凉山无皮衣的历史结束了。

在管理上,她首先拟订出《生产工艺操作标准》、《质量奖惩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然后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培养人才,使产量逐年递增。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出口瑞典、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省内更是刮起一股“索玛”皮衣的旋风。

1985年,《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幅“索玛皮装”的新闻照片,引起在法国巴黎的华侨姚达鸿先生的注意。飞鸿往来,他提供了100多册时装资料,并产生了合资办厂的兴趣。1990年10月,大凉山上有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安娜·苏菲”牌皮衣,开业一年里,公司人均创利5000元,当年收回全部投资。

那一年,“索玛”牌皮衣又被北京亚运会指定为专门产品。

“那时的辉煌是老侯(侯光芝)把大家逼出来的,光是质量关就逼哭过许多人,有的职工见到质检员脚都在抖,干脆绕开走,短料和损坏的要赔。”原皮衣分厂工会主席李世英对厂里重视质量无不感慨万千。

侯光芝结合苏式军大衣风格设计出的双排扣男上衣名噪一时,获得省级奖励。她借鉴国内外服装资料,设计出中空脱袖夹克皮装获得国家外规设计专利权,畅销10多年,成为当家产品。双排扣大衣和中空脱袖夹克更是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成都春熙路百货公司的抢手货,要货的电报不断、电话在供销科硬是响个不停,一北一南的两大百货商场干脆派人到厂里等到拿。批了条子到供销科长那里的不算,厂长的门都挤破了,生产一件拿走一件,有商家业务员干脆到车间等。

“当时,有个索玛皮衣外包装口袋提上街,脸上觉得很光彩。一时间,外包装袋和商标成了不法人员猎取的对象,假冒、仿照的索玛皮衣铺天盖地。”已退休10多年的侯光芝如今在成都休养,她感慨地说。

“当年押送一东风牌卡车的皮衣到成都,按200箱计算,每箱10件装,体积同装香烟的箱子一般大,一车价值在80—100万,是运输冰箱、彩电的10倍,厂里供销科的人员是最吃香、最牛气的岗位。不过,车走108国道,翻拖乌山、泥巴山,享受风光的背后要付出巨大的辛劳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同样在成都分厂担任过技术顾问的廖婉翠就坐过一回货车,谈起那段往事她最有感触。

我的记者梦

在“索玛”车间里发酵

因牌子名气大、质量好,凡是有领导来,都要到全省知名的西昌市皮革总厂来参观调研。1986年,我正在皮革厂做“索玛”皮鞋。有一天,办公室招呼我们第二天有领导要来,要注意:穿漂亮干净的衣服、工作要认真负责、还要打起精神,要体现出国营工厂工人的形象。

上午10点,领导来了,工作时我用眼睛老远地瞟了一眼,“哟,好多人!”心里在打鼓,还未紧张完,参观的人就到了跟前。

雪亮的灯就照到工作台上,平常耍得溜熟的线锥子,在那个时候还是有点打闪闪,心里就一直在鼓励自己:莫慌,莫慌!雄起,雄起!

好像有人在我面前停了10秒钟,感觉时间好长好长,走了。一望整个队伍有20来人,刚才的灯光是记者录像的镁光灯,难怪照相的、摄像的前呼后拥这么一大群人,终于松一口气。第二天,厂里的简报说,考察调研的领导是四川省省长蒋民宽。

第二年,中央电视台《祖国各地》栏目的记者又在我的工作台前停了20秒,有人还在电视上看到我工作的画面,1980年代上央视不摆了,遗憾的是我没瞧见。

那一年,我第一次见到省领导和央视记者都是因为“索玛”的牌子名气大。

从做皮鞋到皮衣库房,午饭后半小时休息也就成了规律,碗一放,做啥?《凉山报》、《四川工人报》就出现在眼前,看到上面写的东西都是身边事,心想他能写,我就学他们写。没想到就因为做皮鞋、读报纸,后来我还真当上记者了。

1990年10月10日,凉山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四川达鸿皮革时装有限公司成立。那时我开始给报社写新闻稿件。于是,《“索玛”花开香四海“安娜·苏菲”飞海外》等稿件见诸报端。

兜兜转转,我先后在厂里待了5年,它见证了我奋斗、学习、收获的过程,直到今天,那些前辈和师傅的教导总是在耳边萦绕。

上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国营经济的企业病日渐凸显,西昌皮革总厂也难逃此劫,日渐难以为继。2005年,西昌市皮革总厂正式宣布破产,但她所创造的辉煌永远存放在西昌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档案里。

“索玛”皮衣,虽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她曾经的美丽就像存放在衣柜里的皮衣一样永不褪色!

新闻推荐

男子租豪车充大款诈骗 5小时后被抓获

本报讯5月29日,记者从西昌市公安局获悉,该局仅用了不到5个小时便成功侦破一起冒充“香港人”诈骗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