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谱写“铂金十年”新篇章

成都商报 2018-01-29 03:18 大字

不夜邛池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

西昌,便是这样一座城。这里山水风光优美,有美丽静谧的邛海,有巍峨雄伟的泸山,有星罗棋布的湿地;这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一年四季有蓝天白云,有色彩缤纷的鲜花;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有古老神秘的彝族文化,有场面壮观的彝族火把节;这里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有古色古香的建昌古城,有闻名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爱上西昌,有太多理由。爱上这座城市,会希冀她愈发美丽,承载这一美好的愿景,西昌市近年来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新型产业生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西昌从克难奋进、跨越发展的“黄金十年”,迈入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铂金十年”,正加快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阔步迈向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目的地。

生态优先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在全国大部地区寒冷的冬季,西昌却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当漫步在邛海湿地,山水相连,一碧千里,清脆的鸟鸣伴着淡淡的花香,偶有白鹭从你身边低空飞过,留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场景。

然而,上个世纪末的邛海,却是另外一番景象。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无序开发和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污染和水土流失,邛海水面面积2008年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面对日趋恶化的邛海生态环境,西昌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邛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997年,西昌市开展立法保护,颁布《邛海保护条例》等,重点将邛海全面实行全流域保护;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单位,高起点编制《邛海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数十项规划,形成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从2009年启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1亿元,建成拥有2万亩湿地、3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

正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使西昌形成了山、水、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独特城市景观,邛海湿地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等,并被誉为国内“四颗湿地明珠”。

目前,西昌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3A以上景区10个。2017年西昌共接待游客218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5.2亿元、增长11.03%,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倍和4倍,旅游产业实现了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转型

西昌发展的根本支撑

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只是西昌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2017年是西昌市“铂金十年”的开局之年,围绕“基础提升年”主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创新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8亿元,增长6%,入列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6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5位,成为四川省唯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要坐而谋,更需要起而行。”西昌市委书记李俊表示,进入“铂金十年”,西昌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决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彻底关停并转传统落后产业和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抓紧发展一批健康绿色产业,为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西昌付出实实在在的产业转型行动,让“西昌蓝”永远成为西昌科学发展的一抹亮色,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西昌产业转型升级既是当下发展倒逼,更是西昌走向未来的根本支撑。从未来来看,西昌资源可开发性优势凸显,后发性优势叠加。以钒钛资源、食品医药、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产业性基础优势将形成西昌新一轮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以土地空间、空气洁净度、光照降水为代表的原生态资源将形成西昌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以交通枢纽、电力通讯、教育卫生为代表的基本建设将形成西昌新一轮发展的增长优势。

在李俊看来,西昌要实现新一轮的追赶跨越,必须坚定地走好转型升级这一步。“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围绕“铂金十年”科学跨越的总体谋划,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振发展信心,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目标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西昌以建设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换季总部基地为目标,增强攀西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发挥区域总部经济优势,构建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西昌的城市能级水平、体现城市价值,提高西昌在区域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

李俊介绍,“铂金十年”期间,西昌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和总体谋划,可以用四个数字解答:“1566”。即:实现一个愿景:到2026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为2050年建成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实施五大兴市战略:转型提效、民生普惠、城乡统筹、创业创新、开放合作;推进六大片区集团攻坚:深入推进安宁河片区、古城河东片区、川兴大兴片区、海南大箐片区、海河南山片区、西昌新区片区集团攻坚;构建六大支撑发展格局:构建大产业、大开放、大城建、大民生、大党建、大治理发展支撑体系。

通过“铂金十年”的突破性发展,逐步走出一条区域融合、体系完整、模式多元、创新驱动、梯度推进、体制健全的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外向型经济格局全面形成。到2026年,GDP突破1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0:65,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进入前50名,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超过60家,驻昌金融、保险、证券机构超过35家。

西昌将把握转型新趋势,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构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等政策保障,为“铂金十年”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全力加速

加快十大文旅产业建设

展望2018年,西昌将迎来建市40周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攻坚六大片区,强化六大支撑,创新社会治理,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八大重点工作,全年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3亿元,增长7.5%。

西昌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为9.28:48.2:42.52。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农业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推进安宁河谷“农文旅”生态走廊及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深入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

支持和培育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50家,大力推进“旅游+”,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快电影小镇、冰雪小镇、空港小镇、万科17度、建昌古城等十大文旅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帆船赛、国际自行车赛、火把节、古城灯会等八大文体活动,预计2018年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增长12%。

西昌邛海麓镇国际旅游度假岛项目启动、月亮湖湿地公园二期开建、冰雪小镇完成初步规划选址……目前,一大批旅游、文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全力加速,“七彩西昌·阳光水城”这一新的城市定位逐渐开启新篇章,一幅“山、水、田园、城交融”的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发展蓝图已然绘就,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目的地的壮阔画卷正渐次铺开。

成都商报记者 江龙 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推荐

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成功发射

1月25日13时3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介绍,这次发射同时搭载“微纳-1A”卫星。新华社发...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