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聚力建设桑茧丝产业集群
养蚕29.88万张,产茧27.55万担,蚕农售茧收入7.23亿元,生丝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2018年,宁南再传捷报,作为宁南的第一大富民产业,“中国蚕桑之乡”再次用事实证明:得此殊荣并非浪得虚名。
夯实基础做优富民第一产业
养了10多年的蚕,新村乡碧窝村一组的王作海已经从当初养“耍耍蚕”的“散户”摇身变成了靠养蚕走上致富路的领头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养蚕的大户。
“我家的桑园面积达到了180亩,全年养蚕200张,产茧9800公斤,养蚕总收入60多万元,刨去各类开支,纯收入有30多万元。”说起去年的养蚕成绩,王作海笑容连连。
宁南蚕业局局长李兴盛介绍说,作为宁南六大富民产业之一,蚕桑产业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主抓的中心工作之一,秉承“热不赶、冷不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全县的蚕桑规模得以不断壮大、产业基础得以不断夯实。
截至2018年底,宁南全县已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17个,培育养蚕规模40张以上的蚕桑家庭农场268户,年养蚕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1688户,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12390户;全县桑园地已发展至22万余亩,全年实现养蚕29.88万张,产茧27.55万担,蚕农售茧收入7.23亿元,养蚕、产茧、蚕农收入三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县茧丝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继续保持四川省蚕桑第一大县的桂冠。
2018年,宁南全县蚕农户均收入2.88万元,蚕茧的收购平均价达到53元/公斤以上,农户售茧收入达到2650元/担。尤其是从正秋蚕开始实行了一项奖补措施,那就是:对蚕农按照其销售的正茧给予4元/公斤的奖励,仅此一项,蚕农就可增收1200万元。
聚合优势打造川桑·川丝基地
201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凉山列为全省“蚕桑丝绸产业基地”的主要区域加快发展,着力推进以宁南为核心的优质川桑·川丝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全州资源整合的部署和要求,宁南先后与国内知名丝绸企业浙江凯喜雅集团、江苏苏豪集团建立了生产和贸易关系,加快推进走出去的步伐。
在夯实本地蚕桑产业基础的同时,宁南加大与周边兄弟县协力聚合蚕业资源力度:与普格县建立蚕茧生产收购合作战略联盟,对普格县基地生产的蚕茧纳入公司收购和加工;与会东、冕宁建立了干茧采购和来料加工合作,对蚕茧生产代工代售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展异地(金阳)建基地试验项目,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当地栽桑养蚕进行技术指导。2018年,县外基地收购鲜茧26万公斤,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350万元;南丝路集团两户缫丝企业县外采购干茧209吨,新增产值3570万元,为宁南拓展“蚕桑、蚕茧、缫丝”三大基地积累了工作经验。
与此同时,一个个喜讯接踵而来:“南丝路”牌生丝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南丝路集团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茧丝行业创新企业”荣誉称号;宁南县蚕桑专家院士工作站被评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的蚕桑科技项目---“桑茧丝绸产业链集成示范项目”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是宁南聚力打造蚕桑优势产业辛勤付出的成果,更是对宁南蚕桑产业破茧化蝶的肯定。
宁南南丝路集团董事长林平表示,宁南将紧跟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撑形势,进一步抓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承接好凉山金沙江——安宁河优质茧丝产业带建设,紧紧围绕“壮大基地数量、提高茧丝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聚集优势资源、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生产效能”,推动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3至5年时间建成以宁南为核心、幅射川滇的绿色生态产业集中区,逐步形成100亿级桑茧丝产业集群,塑造中国茧丝行业标杆。
文/图 本报记者 徐彬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切实解决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帮扶工作队的骨干带头示范作用,1月21日,泸州市对口帮...
普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普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