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美食之灰水粑粑
在宁南,有一种美食,它承载着宁南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凝聚着宁南人民浓烈的乡愁。它,通常只存活在人们的口语当中,极少见诸文字,一般在街头集市散卖,无须招牌,买卖双方彼此就心照不宣。它,就叫灰水粑粑。
风味小吃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在没有零食的年代,人们总会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有限的物料做出不一样的味道,灰水粑就是一个特殊年代的产物。在“以粮为纲”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水稻是宁南县的主要农作物,灰水粑就是由稻谷草烧成的“灰”所制成,这也是灰水粑与其他常见粑粑的制作过程中最大的不同之处。
何为“灰水”?
灰水是将黄爽干净的稻谷草放在火盆里烧,待草木烧成灰,将草木灰放到清水中搅拌,让其均匀分散在水中,一两个小时之后用纱布将未烧尽的草木渣过滤掉,过滤后的水就是灰水。灰水粑需要用到加入了草木灰的水,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灰水粑粑。
草木灰,溶于水后呈碱性,但不能直接饮用,需和米粉混合蒸熟后才能食用。且有清热降火、解暑解毒、健胃消食、生津化瘀、清肝明目,极富药膳功效。
传说,远古时有一年山里的人得了一种怪病,肚子发胀高凸如鼓,吞下的食物无法消化,高烧发热浑身起毒包,无论用什么样的药物来洗澡或服用皆不能治好。后来观音菩萨为了拯救患病的乡亲们,特意托梦给村里的乡亲们,说这是中元节的一种恶鬼作祟,大家只要用米粉与灰水做成面团,蒸熟来食用,就能驱妖除病,消食健体,确保老少平安。乡亲们依照观音菩萨的吩咐,在中元节期间做灰水耙粑来吃,果然治好了自己的病,消掉了肚中的食物以及身上的毒包。自此,灰水粑便作为一种农家的风味小吃。
灰水粑粑作为普及程度较高的点心小吃,多年以来广泛分布于宁南城乡,其中最重要和根深蒂固的根据地,还是在乡间。每年端午节,灰水粑、泡粑是宁南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道美食小吃,大家觉得只有吃了灰水粑、泡粑才能叫过节。
在旧日的乡间,物资匮乏,生活拮据,农人们恪守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一些在今天司空见惯想吃就吃的食物,在过去却是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稀罕物”。这些因节日而有、因节日而兴的时令食品,身上打上了传统节日的烙印,保留了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如今,灰水粑粑已时常出现在传统节日、节令活动、祝寿、家有喜事等民间重大场合中。灰水粑粑味微甜,蒸熟后色泽偏向红色,圆状,非常契合主题,如此看来,灰水粑粑往往被看作是亲近、尊敬、祝福的象征。
传统制作 承载着家乡的味道
灰水粑粑作为宁南的特色食品,有其用料考究和生产工艺的独到之处,要想做出最好吃的灰水粑粑,就必须选择当年的新稻草。并且,要尽量估算好要烧的稻草量。否则,烧多了,到时候制出来的灰水粑会太老,太老了就不好吃;烧少了呢,到时候制出来的灰水粑会太嫩,太嫩了又不方便拿着吃。因此,烧多烧少,就全凭个人多年制作的经验了。
“灰水粑”以大米为主要原料,但水稻品种不同,米质各异,有些品种根本不适宜做“灰水粑”,大米以当地产的大米为好,碎米也行,但粳稻、糯稻米不行,因为黏性太重,不易制作,口感也不佳。灰水粑制作原料还有红糖,红糖的选择也很重要,它对灰水粑的甜味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看起来“凝结如石”,切起来“破之如沙”的红糖最佳。
灰水粑粑是用米浆蒸制而成,因此,米浆的磨制尤为重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大米倒入灰水里,匀速搅拌,让每一粒米都浸泡在灰水中,使其充分吸收灰水。在浸泡4-5个小时后,充分吸收灰水后的米粒,颗粒晶莹,颜色淡黄,然后用清水轻轻淘洗一遍,就可以磨制米浆了。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没有机械碎米、磨面机,祖祖辈辈都是靠“手推磨”。一手将米一勺一勺往磨眼里添加,另一只手不停地转动磨盘,围绕着磨脐,一圈一圈、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中,乳白色的米浆顺着磨盘缓缓流出,芳香四溢。传统的石磨磨制的米浆细腻、口感润滑、营养更高。
磨好了米浆,接下来便是放红糖。红糖的添置比例也很重要,红糖太少,味不够甜,红糖太多,甜到发腻,所以,掐准红糖量,还真是一大挑战。红糖切细成末,放到米浆里搅拌,充分搅匀后的米浆颜色逐渐变深,呈红糖色,接下来便开始熬制米浆了。
把米浆倒入大锅中大火熬煮,一边烧火,一边用锅铲不停地搅拌,随着浆渐渐地干,慢慢变熟,火也要慢慢地减小,直到米浆在锅里没有了明显的水分,成为了米糊状,熬煮至八成熟就可以出锅了。
做灰水粑米浆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等米糊凉些就用手均匀搓成皮蛋大小的团个,再将团个儿灰水粑粑装上甑,放到铁锅里,盖上锅盖,慢慢地蒸制。蒸制的过程要根据火候大小来精确估算时间,若时间不足即起锅,则粑粑不熟,若起锅太晚,则会蒸烂。一般蒸40分钟即可,待清香四溢,便可出锅了。
美味总是带有它的倔强, 只有按它的传统制作方法才能有最完美的味道。烧草木灰、过滤、浸米、磨浆、熬煮、上蒸……做完一整套程序,最少要花上2天的时间。美食,往往不需要人们过多的手法刻意制造,最朴实的做法反而能还原食物本来的味道,辛苦劳作带来的幸福,简单如此。
刚出锅的灰水粑,热气腾腾、色泽鲜艳、通体晶莹、香味浓郁,实乃色香味俱全之佳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一口熟悉的味道,值得用一辈子去守候,或许它们用料简单,看相欠佳,但却是人们记忆深处家乡的味道。
文/图 本报记者 杨欣萍
新闻推荐
14日,宁南县公安局跑马派出所在“云剑”行动中,通过“一标三实”工作,成功“劝投”一名网上在逃人员。民警在开展“...
宁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