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这个门就是我的事

家庭生活报 2019-06-06 01:02 大字

今年47岁的陈斡坤,“江湖”人称“坤哥”,正值壮年的他已有两家牙科诊所。坤哥干过营销、传媒,以他的话说“混迹于江湖”。而如今,出身医学世家的坤哥,却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和妻子一起守着一方医者的净土,亦同仗剑走天涯之侠……近日,几张背着七十多岁瘫痪老人上下楼的照片,让大隐隐于市的“侠者”再次回到台前,引起大众的敬意。坤哥说,任何人只要进了这个门,就是我的事。

坤哥的“侠者心”

5月21日,刘大爷和老伴搭“火三轮”来到位于成都华阳的仁泽牙科。“我看那大爷七十好几了,左腿严重萎缩,他老伴说他在煤矿上出了事故,瘫痪快三十年了,一直照顾他,三个女儿都在上班,有啥事儿都不想去麻烦她们……”坤哥听了心里一润,想起了七十几岁的双亲,忙叫医生过来帮大爷看看牙齿问题。

刘大爷之前因牙根折断、咬合创伤、牙龈肿痛等症状去华阳鹤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因社区没有拍片的机器,刘大爷便和老伴来到仁泽牙科。但拍片室在二楼的位置,陡峭的楼梯难到了两位老人。“太婆马上在门口把三轮车师傅喊进来,想让那师傅把大爷弄上去,还没等师傅有动作,坤哥就‘出手’了。”目睹整个过程的护士王静说。

坤哥背上刘大爷就开始爬楼梯,他让刘大爷把手扶在栏杆上,自己则把脚步一步一步扎得很实。“大爷还是重哦,起码一百二三有了,那三轮师傅看着也是六十岁的人了,我咋可能让人家来背嘛,而且在仁泽这种事儿我也常干。”坤哥说。“我真的被坤哥感动到了,他对大爷的态度就好像是对他自己的父母一样呢。”王静说,医生给刘大爷反复拍了三张片,才发现大爷的第四颗牙齿出了问题,本着负责踏实的态度,坤哥一直等在拍片室外面,然后再把刘大爷背下楼,背上三轮车。“大娘一直要塞钱给我,我不可能要嘛,拍个片子我们也就收10块钱。”坤哥郑重地说。

作家赖赛飞在一篇散文中道:“说起侠,与日常较远,其实普通人一旦慈悲起来近乎侠,当他不但有慈悲心,进而有能力行慈悲事的时候,如那些坐堂良医,亦同仗剑走天涯之侠。”坤哥力行慈悲事,身有“侠者心”或许源于他的家庭——一对双双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的父母对他此生的教育。

父母的“凉山情”

坤哥的父亲陈源海和母亲陈瑾是华西医科大学的同学,一个主攻中西医结合,特别擅长儿科,一个精通牙科。1970年,他们被分配至四川凉山州的宁南县。宁南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东侧,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彝、布依、回、藏、蒙古等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坤哥和弟弟在那里出生,成长到16岁才随父母离开。“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在宁南县生活的样子,父亲很多时候不在家,背起药箱随时都在下乡,我9岁就可以独立地带我弟弟,母亲那时就是家喻户晓的‘陈嬢嬢’,白天黑夜随时都有人在找她……”

坤哥回忆在他10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有人急促地敲门。父亲下乡了没在家,母亲胆子也很小不敢把门大大开。门外的彝族汉子抱着一个小孩,带着哭腔冲着母亲喊:“看看娃娃,医生看看娃娃。”“那个彝族小孩被马踢伤了脸,流血不止,急需做颌面外科手术,我母亲赶紧披了件棉衣,拿了个手电筒,带上我出门了。”坤哥说。

就这样,在风雪交加的深夜,一只手电筒,一点微光,凭借着一腔慈悲,母子来到县卫生院。“伤口清创、缝合……几个小时后,天终于亮了,后来,这家的彝族患者还从山里面背了一筐的洋芋,放在县卫生院的门口就走了。”坤哥说,“母亲常告诉我,做人坦坦荡荡心才安,做事踏踏实实才能走得远,行医亦是如此。”

妻子的“两面派”

坤哥的妻子叶雪辉也是一名牙医,更是母亲陈瑾的“关门弟子”。“叶老师凶得很哦,典型的‘两面派’,一面对亲人‘狠’,没个好脸色好语气的,转过背,对患者温柔得很哦……”坤哥戏称道。

在朋友圈看到坤哥背着瘫痪大爷上下楼的照片,叶雪辉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惊讶,“他一贯是这样的,乐于助人,守信重诺,有时候也是属于那种行侠仗义型。”

结婚二十年来,夫妻俩起先把自己的婚房贡献出来当诊室,从只有一名医生到如今的10名医护人员,坤哥感慨良多,“仁泽牙科自2001年开办以来,父亲母亲的医风医德,根植在我和妻子的心中,年轻人来我们这儿,我和叶医生都把他们当自家的娃儿,他们有些还是心浮气躁的,我们都强调要踏踏实实地行医,千万要守住医生的底线。”“进了这个门,就是我的事”,坤哥一句平常的话,透着一股侠者的豪情仗义以及仁泽的行医之道。一句承诺,一份善举,一种精神,让我们对社会办医、民营医院投以更多的期待。(范月秋)

新闻推荐

党建与扶贫同行 思想与行动并重 国网宁南县供电公司助力坡基村摘穷帽拔穷根

“如此帮扶我们,大家再不富起来都不好意思了!”“是的,从修通路桥、下调电价到购买农特产品再到送物资,宁南供电公司给予...

宁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