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蚕桑产业突破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凉山蚕桑产业技术好、质量优、竞争力强,成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凉山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成效,值得称赞。”
近日,原农业部党组成员、原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一行赴凉山州调研蚕桑茧丝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
这份评价,是对凉山州以桑蚕产业为突破口,推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一系列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2018年,凉山州坚持把发展桑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中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一批的重要内容,桑蚕产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取得了产业基础巩固、产品产量增加、产业效益提升、蚕农收入增加的好成绩。
初春的凉山大地上,蚕桑产业富民的画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蚕桑产业为凉山脱贫工作铺平道路,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基石。
产业提档升级 发展势头强劲
三月,万物复苏,凉山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驱车在宁南县的乡间,老桩上的嫩绿桑叶赏心悦目,这份绿意覆盖山间,目之所及皆是翠绿,蔚为壮观。
山路蜿蜒至六铁镇树基村一组,身着民族盛装的苏呷色日早已在门口迎候,简单寒暄后,这位壮年彝家汉子热情洋溢地讲起了自己栽桑养蚕的致富故事。
“以前在外面打工,跑过不少地方,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小孩不说,一年辛苦下来也只有两万块钱收入。2014年我回宁南,到养蚕大户家做活路,看到别个挣了钱,我想着给别个打工还不如自己干,后来我努力学习养蚕技术和管理方法,回家后开始尝试着自己干。”
2017年,苏呷色日抓住县里大力支持彝区发展蚕桑的机遇,开始了规模化养蚕,从四处漂泊的“打工仔”到农场主,这位彝家汉子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回报是丰厚的,2018年,“苏呷色日蚕桑养殖家庭农场”产茧4800公斤,售茧收入25.8万元,苏呷色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规模化养蚕能带来更多收益。”这一观点成为越来越多蚕农的共识,宁南县碧窝村一组村民王作海便是其中一位。
“最初几年,每年养几张蚕,收入两三千元,出去开支,几乎没有剩余,人还累得遭不住,后来在县里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扩大了规模,采桑叶、喂蚕全部请人干,轻松多了。”坚定发展思路后,王作海适时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了从生产者到经营者的转化,大大提升了个人收入,并带动了当地就业,2018年,王作海经营的家庭农场实现纯收入30万元,实现了致富奔康的梦想。
像苏呷色日和王作海一样,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的蚕农越来越多,这一产业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同时,宁南县大力推进科技示范园和茧丝绸工业发展区建设。“宁南县蚕桑科技示范园”现有项目农户500户,以现代标准化蚕桑生产技术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运作,推广“6215”立体套种模式,解决了粮桑争地矛盾,实现了全年、多季、多作物种植,亩产值达1.5万元以上,促进了粮经协调共同发展,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宁南县茧丝绸工业发展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工业新型化示范基地和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被纳入四川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园区的建设改善了该县蚕业和蚕丝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养蚕基础得到有力夯实,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茧丝后续加工能力快速提升。
又到桑葚成熟时,德昌县永郎镇永跃三组的农户们忙碌于田间,一手挎篮,一手熟练的选摘,不一会儿,一筐个大、乌黑、油亮的桑葚便呈现眼前,令人垂涎。
“今年的产量可以,价格也不错。”桑葚成熟,永跃三组的农户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该组50多户村民全部从事栽桑养蚕采果, 2018年,仅售果一项,该组便收入742万元,加上售茧收入,户平均收入11.05万元。
德昌县有果叶兼用桑5万亩,2018年产鲜桑葚6.92万吨,桑葚集中上市,本地销量有限,加之长途运输难,销售问题如何解决?
在德昌县锦川镇新马果桑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工人们把新鲜桑葚加冰装箱、烘干桑葚整理包装,一派忙碌景象,这些产品将通过物流车辆发往全国各地。
“新鲜桑葚只能保存3天左右,而且成熟上市时间集中,本地销量又有限,大量新鲜桑椹急需外销,当时冻藏等保鲜技术跟不上,桑葚价格一路下跌。”德昌县的桑葚受保鲜技术制约,也曾面临过销售难问题。
紧要关头,2011年,新马村第一个冻库应运而生。李正坤和李正和两兄弟在县委、县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筹资70多万元,在村里修建了全县第一个农村农产品冷藏冻库。
通过两兄弟的奔走和各级部门的帮助,本村农民桑葚滞销难题得到了解决。如今,到新马村收购桑葚的全国各地客商络绎不绝,收购量逐年增加,就此,逐步解决了桑葚外销问题。
2018年,新马村冻库收购销售的新鲜桑葚达1400吨,农户收入达560万,仅收购季节在冻库从事分拣、装箱、装车的当地农民工就有50余人,并带动周边乡镇20余名个体商贩为冻库收购桑葚,每年付农民工工资就已达60余万。
推动德昌桑葚产业发展的还有当地企业。四川元坤绿色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德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桑桑葚产业和林果业。从实际出发,走“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3000亩果叶兼用有机桑果基地,带动1000余户农户致富增收。公司生产的有机原果汁、桑葚提取口服液、桑葚酒等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并博得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誉。
产业富民见实效 紧盯目标再前行
桑蚕产业是凉山州农业产业中产业基础较好,产业体系健全、产业技术成熟、产业效益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助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凉山州坚持把发展桑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中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一批的重要内容,在宁南、德昌等主产区抓巩固提升,抓提质增效,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后劲,增加蚕农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桑蚕产业的覆盖面还在扩大。在普格、甘洛、金阳等深度贫困地区,政府积极培育壮大桑蚕产业,通过资金扶持,示范带动,新建蚕桑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园区,引导贫困地区发展桑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2018年,全州贫困户售茧售果及就地就近务工收入达7.8亿元,户均收入16000多元,为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做出了积极贡献,桑蚕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优势产业,成为贫困户最容易接受、收入最有保障的产业。
成绩面前,凉山蚕桑产业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为更好地发挥桑蚕产业在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助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凉山州将把握发展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把发展桑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工作重点。
“凉山州将扎实推进“一区(特色农产品蚕桑优势区)两园(丝绸工业园、现代农业(蚕桑)产业示范园)三带(茧丝产业带、桑葚产业带、千里桑园观光带)四基地(优质蚕种基地、优质蚕茧基地、优质桑葚基地、优质茧丝基地)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州全面实现“四个100目标”:桑园面积100万亩、年生产优质蚕种100万盒、年产优质蚕茧100万担、蚕桑茧丝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把凉山州桑蚕产业打造成为产业优势突出,产业化水平高,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百亿产业集群。”凉山州蚕业局局长王其明如是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昌宁
新闻推荐
满目辛酸亟待脱贫“接受任务时毫不犹豫,到了关坪村才知工作不易。”窝底日初笑着告诉记者,第一次到关坪村上时...
宁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