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蚕桑产业的“化蝶”之路

凉山日报 2018-06-20 08:06 大字

荣获“中国蚕桑之乡”美誉、获得“有机桑园和有机蚕茧”认证、获得欧盟有机生丝认证、“南丝路”牌生丝直接报关出口意大利、2017年实现出口创汇478万美元……

宁南的蚕桑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开辟出一片疆土,在国际市场上也愈来愈受到各方关注。宁南的茧丝产业,也正如一只破茧的彩蝶,经过华丽转身之后,展开了双翅……

筑底强基 蓄力发展后劲

6月13日清晨,宁南县红星乡小河村3组村民余友明冒雨骑着摩托车出了门,他要赶着雨天把前些天领到的桑苗栽下地。

43岁的余友明,去年仅养蚕就收入10万余元,养蚕让他尝到了甜头。“今年准备增种5亩地的桑树。”余友明说,加上已有的桑园地,现已达到26亩。“还是觉得养蚕有‘搞头\’,但还需要有规模,我打算继续扩大。”

同样忙碌的,还有松新镇的养蚕能手钱靓,作为蚕农的他,不仅要管好自家的蚕桑,还要与镇上的技术员一起,对蚕农进行技术指导。“今年春茧价格达到52元/公斤,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都意识到养好蚕就能出好茧,才能有好收入。”

据宁南县蚕业局负责人介绍,蚕业局每年都要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2017年免费发放了技术手册1.5万册,举办蚕业技术培训1.5万人次;利用脱贫攻坚“农民夜校”培训涉蚕贫困村蚕农2500人次,对全县的养蚕农户进行了全覆盖技术培训。同时,还积极引进国内外蚕桑业的先进技术,根据生产实际加以因地制宜的改进和提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标准,并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

如今,宁南县已建立了严密成熟的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县蚕业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为核心指挥系统、县蚕业部门与龙头企业为技术指导、乡镇蚕桑辅导员为专职技术骨干、村组中心技术员和共育室长为常规技术力量”的行政指挥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拥有一支3000多人的技术队伍,为蚕农提供技术服务;此外,还组织编写和执行了涵盖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生丝生产、资源开发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制定蚕业地方标准9个、企业标准2个,宁南茧丝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提档升级。

破茧成蝶 聚力再创辉煌

谈及南丝路集团一年来的成绩,宁南南丝路集团董事长林平如数家珍:“我们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有机桑园和有机蚕茧\’认证的企业;生产的生丝也获得了欧盟有机生丝的认证,2017年出口创汇478万美元!全年茧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

2017年,“南丝路”牌生丝直接报关出口意大利,与意大利ONGETTA S.R.L.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关系,“南丝路”牌优质茧丝从此走上国际舞台,受到世界目光的关注,宁南蚕桑产业从此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今年5月3日,宁南、会理和会东三县签订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其中对宁南蚕桑产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设以宁南为中心的“中国优质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基地”。

5月30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召开,宁南南丝路集团被授予四川省第七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称号。

6月1日,中国中丝集团专家一行深入宁南,对蚕桑产业进行考察,并有意与宁南进行下一步的合作。

世界蚕桑看中国,中国蚕桑看宁南。宁南蚕桑不负众望,“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稳居全省第一,其中“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三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整个桑蚕茧丝绸产业产值28亿元。

新时代新形势,宁南蚕桑也面临着新机遇。

正如宁南县政府县长马小宁说的那样:宁南将进一步做强茧丝支柱产业,加快整合全州蚕桑资源,推进产品深度研发加工,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中国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基地;持续壮大“南丝路”品牌,推动“宁南生丝”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争国家桑蚕干茧生丝公证检验实验室落户宁南,支持茧丝绸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文/图本报记者 徐彬

新闻推荐

省文化厅调研组到宁南县调研文化扶贫工作

本报讯6月7日,省文化厅第三调研组一行来宁南县调研文化扶贫工作。先后到宁南县文化馆、图书馆、披砂镇省级乡镇综合文...

宁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