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舞灵之蹈 大凉山走出的艺术家马琳

华西都市报 2020-05-18 01:56 大字

——大凉山走出的艺术家马琳 舞蹈《生如夏花》。

马琳

□何万敏 受访者供图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还未散去,身在成都的马琳和她的团队,已经着手复排舞剧《长风啸》。2019年中,该剧在成都首演大获成功;年底时,为中俄建交70周年赴俄罗斯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热捧。

舞剧《长风啸》系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文联出品,马琳担纲编剧和导演。与全球抗击疫情的当下巧合的是,“这个故事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巨大的感动和敬畏,”汇聚了中国艺术创作顶尖人才的主创团队认为,这部剧可以向世界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

从苍茫的大凉山走来,血管里流淌着彝族热情奔放的血液;这血,滋养出她灿若山花的笑脸,也给了她一颗敏锐而坚强的心。如今的马琳,已是中国舞蹈界著名编导。一个清清亮亮的名字后面,是一长串辉煌的业绩:国家一级编剧、导演,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专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面对如许成就,她的声音清清亮亮:“艺术说来话长,惟有不懈追求。”

1

《银塑》彝家银匠的灵魂高歌

一声声坚定的敲打,是彝家银匠在静心致工;不论冬夏,不舍昼夜,根植于灵魂血脉中的执着是银匠的不竭动力。马琳的匠心之作《银塑》,2017年9月,在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中,夺得大奖。

银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点亮了彝人生命的光彩,作品将这份耀眼光彩与工匠精神相结合,让生命之力与精神之力透过一个银匠故事传递开来。马琳以此讲述传承千年技艺、用生命坚守民族文化的故事。短短8分钟的舞蹈,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格调高雅,既保留了彝族舞蹈应有的特色和韵味,又超越民族民间舞“形式美”的肤浅,从表现主体的故事中间提纯了情绪与情感,将抒情与叙事在作品编排中完美融合,把中国工匠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力、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自信表现得格外动人。

这样一个舞蹈作品中,银匠,是呈展和表现的动机;主旨,则是赞美精益求精的工匠劳动;意蕴,彰显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张力。《中国艺术报》评价作品,是以舞蹈的方式讲述彝族人民“以银为美”的感人故事,它将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相联系,当老银匠为了给姑娘们打造出绝美银饰而熬瞎双眼时,情绪达到顶点,生命光彩熠熠生辉。

“创新,是基于自己民族的个性表达。”马琳认为,“好的舞蹈,一是要有奇特巧妙的构思,选材上要选常见中的不常见;二是严谨不俗的立意和紧密的结构、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画面感;三是要包容和吸纳,要有大民族的胸怀。”对于民族民间舞,“哪怕是微小的创新,也应该要鼓励。所以我特别呼吁民族民间舞需要大胆创新。”

2009年,马琳创作的舞蹈《呼唤绿荫》,用民族舞的形式艺术表现环境保护的现实题材,荣获全国舞蹈大赛创作一等奖,被中国舞蹈界誉为“具有前瞻性的作品”。一群身着锦绣绿长裙的彝族姑娘,手捧绿枝,摇曳在风中,动作轻盈飘逸,舞姿动感优美。这是一曲爱家护绿的动人“诗歌”,给人启迪的是,民族民间舞如何表现当代题材?马琳回忆她当初的编排命题,确实让自己为此煞费苦心。

现实题材与彝族舞蹈的融合,舞蹈的精彩正在于此。业内专家大加褒扬,称这种形式和题材的选择,对我国民族舞蹈的创作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马琳所理解的舞蹈艺术,其实是舞蹈文化象牙塔的顶尖。她几乎一 开始从事舞蹈艺术,就竭力要去接近那个“顶尖”。

2

《长风啸》“风”之舞语的讲述

《长风啸》就是马琳的突破之作、奇幻之作。这部独具东方特色、礼赞生命和人性大爱的舞剧,创作却源于一个民间故事:一枚钉子穿墙而过,数年后拆迁之时却发现墙壁内有一只壁虎被钉住了胸膛,困在逼仄黑暗的空间里年复一年。漫长岁月里,柔弱的同类永不停歇地衔取食物喂养它,旷日经年,爱的给予让这个弱小的生命坚韧、神奇地活了下来。

将无形的“长风”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和灵魂,已经让人不可思议;而以“风”之舞语讲述“长风”历练成人的艰难,大爱无形的主题呼之欲出。作品将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西方芭蕾舞和中国民族风完美融合;在舞台布局上,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亦真亦幻的舞台空间。

重要的是,《长风啸》所呈现的人类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都观照一个命题:对生命的礼赞,对大爱的歌颂。历史仍将继续,神话常读常新,正是在自我认知不断提高的循环往复中,人类始终崇尚着真善美。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平,称其现实的审美价值在于“呼唤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人性”;在他看来,马琳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舞蹈编导。

从事舞蹈创作30年,出自马琳的知名作品既有舞蹈《阿惹妞》《阿嫫惹牛》《燃烧的七月》《锦鸡嫫》《席勒的红裙》,还有舞台剧《大山·草地·火把情》、舞剧《梦回蜀道》《天府吉祥》等。

3

《阿惹妞》让她一鸣惊人

而对于中国舞蹈“荷花奖”,马琳也不陌生。早在1998年该奖首届比赛时,她的作品《阿惹妞》就捧得金奖,由此一鸣惊人。

《阿惹妞》是一个以情取胜的舞蹈,而且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极富民族风情的。这使作品在民间舞创作中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它摒弃了简单的、展示性的民间舞编排,而是从情感线索入手,以巨大的时空落差、简约的情节轮廓与强烈的情绪对比来营造出动人的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从《阿惹妞》的歌颂爱情,到《银塑》的生命关怀;从《呼唤绿荫》的呵护家园,到《长风啸》的人类关爱,马琳创作思考和艺术呈展的格局更大了。

我们可以看出其优秀作品具有的共同特征,即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表达了中华民族善良友爱、和谐共存、生生不息、共创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和不懈追求。擅长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以演绎的马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马琳是彝族,她的父亲马拉呷是凉山知名的彝族文化专家,在凉山州教育委员会供职以及退休之后,长期研究彝族文化并多有著述。耳濡目染,马琳对于彝族文化养分的吸收与思想积淀,如阳光与雨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踏上艺术之路,马琳早先是凉山州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在这里,她所得到的滋养以及进步,既与她的天资聪慧分不开,也必然与这个优秀艺术团体的培养关联。“对凉山这块土地,我当然有深深的感情;对凉山歌舞团老师的栽培,我也铭记在心。”马琳的艺术成长开始令人刮目相看,同时她立即着手提升自己对艺术追求的目标。

4

为艺术守住孤独守住灵性

一位快速成名的演员,本来完全可以守着事业和家庭过上安逸日子,马琳选择了到四川省歌舞剧院重新开始。她守住了一份孤独,也守住了一份创作的灵性,因此而比常人更细腻地感悟着人生。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当奥秘被破译并得以重新再造时,便又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只看编导能否“悟”出其中的奥秘了。马琳在进行创作时也许不是很艰难,可以轻松地就做出来;然而,如果没有长期的艺术积累,并悟出舞蹈本身的奥妙,她是不可能如此通畅的。

这样说,马琳的成功并非偶然。

她有对社会生活的现实体验和敏锐观察,有对现代人生心理、人生矛盾、爱情苦甜的艺术把握,有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对舞蹈艺术持之以恒的钻研和深切感悟,她的作品才能够不断突破,将民族舞蹈上升到更高更新的艺术境界。这种高度,即是令人信服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又被融合在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之中。

舞蹈语言是一种虚拟和象征的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无国界的、通用的艺术语言。正如《长风啸》主创团队的创作愿望,通过舞剧这一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艺术形式,简洁地传递出当今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被誉为“中国舞魂的骄傲”,马琳继续在探索的路上创新。她时常以新颖的舞蹈作品,让每一个观众为中华民族文化自豪,并增添自信。

新闻推荐

家庭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CS) 的正确使用

□凉山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杨逆ICS对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治疗效果理想,ICS药物可直接接触病灶,从而提高药效,在临床...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