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文学》的主编巴久乌嘎: 回望历史是为了找寻照亮现实的光焰

西昌都市报 2019-09-26 00:40 大字

巴久乌嘎就彝族文学为主线,简要介绍了凉山文学的情况。

他说要简单介绍凉山的彝族,可以用“有着自己古老的文字和有着古老而坚韧的中华认同”来概括,这也就对应了凉山文学的发展土壤和背景。彝族有着本民族语言文字,有着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教育经典和大量卷帙,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凉山彝族却没有自己严格意义上的作家文学,的确令人不可思议。再者,彝族有着朴素、坚韧的“中华认同”,中华认同就是中华民族认同,祖国认同。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华认同,凉山彝族却无法产生自己的作家作品,原因很多,不一一赘述。

巴久乌嘎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凉山彝族开始有了作家文学,有了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作家。举例说,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就有李乔、吴琪拉达、阿鲁斯基等作家和诗人,其中,阿鲁斯基还是彝、汉两种文字创作的开路先锋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以吉狄马加、倮伍拉且、阿蕾、阿库乌雾、巴莫曲布嫫、冯良等为代表的作家构成了“凉山作家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莫曲布嫫和冯良两位女士是大学同班同学,可见,这一代的“凉山彝族作家群”名至实归。现在活跃的“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的诗人作家数以百计,因为人数太多,作协都还来不及给他们进行排名。

巴久乌嘎说,本次文艺理论前沿峰会的主题是“中国当代文学70年回顾与展望”,这个主题说明,回望历史,是为了从中找寻到能够照亮现实的光焰,以便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这不是简单地为了应景,而是为了唤醒凉山文学界更多更深的思考。

据了解,凉山州现有国家级会员15人,省级会员84人,州级会员276人,县市级作家协会会员超过千人,凉山的作家、诗人在新中国70年间已经形成了多民族、多层级、各年龄段都有代表性人物的金字塔结构。

本报记者米赢

新闻推荐

游览古城 体验民俗 以色列专家对西昌好评不断

专家们逛西昌古城。20日下午,参加中国凉山(西昌)—以色列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会的以色列专家及随行人员,先后在西昌游览...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