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水吃豆腐

四川日报 2019-08-16 06:02 大字

□宁远

建水一周,古城风物人情让人舒服自在,但我身边总粘着披萨这个小东西。一岁多的娃儿,一会儿要抱一会儿要牵着手到处走,不小心就摔一跤哼哼唧唧,消停下来又要拉屎拉尿换尿布。有他在,我与建水之间隔着一层膜,看什么都是个大致的轮廓,唯独在吃东西时与这地方赤诚相见。来建水前,和这里唯一的交集是豆腐。几年前一位朋友说起建水豆腐好吃。我是爱豆腐的,顺手在她推荐的淘宝店下单,一转身忘了付款,几个月后再想起时那家店已经关张了。

建水豆腐果然好吃。我猜是因为这里的水,古城内随处可见古井,我们住的客栈院子里有个大水缸,缸口挂的木板上写着小字:西门井水,请直接饮用。

刚到建水那天晚上,九点以后,天上繁星点点,朋友们坐院里一棵紫薇树下,一位姐姐着布衫长袍为大家事茶,茶水就是那缸里的井水。长条茶桌的另一头,比纸巾盒大一点的两个小火盆铁丝网格覆盖,网格下面烧木炭,网格上面烤建水豆腐。从没见过烧烤能吃得这么讲究,感觉可以放进宫廷剧里,摆在孙俪或周迅之类“小主”们的闺房茶桌上,陪她们谈一场恋爱了。

二指见方的豆腐块,烤的时候不放任何调料(也就没有油烟),烤熟了用筷子拈起来蘸酱吃,酱也是当地特有的。微微发酵的烤豆腐蘸了酱,一口咬下去软绵绵的,酸酸辣辣,臭香臭香。出酒店两百米有一家烧烤摊,古色门脸虽然陈旧,但依稀看得见雕梁画栋,有过往大户人家的气象。如今门口一个大烤架,一位穿黑衣的中年女人盘着发髻挺直身子坐在烤架后。傍晚,烤架围满食客,有本地光膀子的,也有背着双肩包的外地游人,相互不见得认识,就那么挨紧坐着,喝酒,聊天,等吃。黑衣发髻女人皮肤黑,长相严肃,表情也隆重得很。她头微低,双手麻利翻烤,烤好了装盘依次递给面前的食客。这里当然也卖豆腐,但我最爱她家烤小肠。小肠烤得干、香、脆,在干海椒里裹一转,一口咬下去,油爆出来满口钻,就着这热乎劲儿喝一大口冰镇可乐,啧啧啧。

云贵高原日照充足,蔬菜味道好,苦青菜够苦,莲花白够甜。我们此行唯一光顾过两次的餐馆名叫“米汤饭”,一盘脆生生的素炒莲花白就把我甩翻了,两次都忍不住多吃了一碗米饭。这家餐馆的少东家,目测身高一米七五的彝族姑娘,鼻梁挺直,走路带风。这都不算啥,听此行领队燕姐说,她结账时看见柜台上放着几本小说。你们猜人家正在读的是哪本?燕姐一脸兴奋问我们,还没答上来,她自己忍不住说了:“《乱世佳人》呐!老板还跟我说,她这个版本翻译得不够好。”

云南雨季,吃菌子正当时,每家餐馆都有菌子卖。我和同行的妹妹慧子生长于大凉山边,也是产菌子的地区,我们都爱野菌,小时候怎么吃也吃不够的。第一天餐馆里点了,满心期待,服务员端上来就傻眼了,一盘炒乔巴菌里加了大蒜、干辣椒、葱头,这可是乔巴菌啊,加大料爆炒只会毁掉它本身的香味。第二天不死心,点了一份鸡枞汤,一大钵汤里飘着数得清的几小片鸡枞,味道不比一碗平菇肉片汤好多少。

餐馆里吃不到好的,索性自己去菜场买回来做。早晨十点过,刚下过雨,古城边上的农贸市场,后门口一片空地上,地面坑坑洼洼,踩下去泥水就飙起来。卖菌子的乡民三五个蹲一处,面前一张油布铺陈开来:鸡油菌,早谷黄,沙老包,见手青,黄落伞,皮挑菌,油辣菇……都是我们小时候在山里采过的,当然还有最爱吃的鸡枞。挑了些喜欢的,再配上猪油,火腿,青椒,大包小包提回住处,按照老家的方法做了一大桌,一口气终于顺了。

味觉总和童年有关,我吃得眼泪汪汪的,别人可能毫无感觉。不说别人了,就说小儿子披萨,他在建水这几天,爱吃的东西和我没一样相同。早上看他坐在餐椅上,手里碗里脸上桌面上撒满面食,吧唧吧唧吃得相当欢乐,不禁悲从中来:我这个吃白米饭长大的南方人,竟然生出个爱吃烧麦和窝窝头的娃儿。

新闻推荐

金彩虹2019暑期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凉山——木里剪影

从喧嚣城市到偏远山村,从高楼大厦走进彝家、藏家,金彩虹2019暑期青年志愿服务队木里分队从南充出发,耗时两天半到达了目...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