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发生在凉山 把“戏”嵌进邛海湿地

西昌都市报 2019-05-23 17:50 大字

古希腊酒神祭祀是世界戏剧的起源,酒神狄俄倪索斯在大地流浪过程中,教会了农民酿酒,成为人们喜爱的酒神。图为手捧美酒的美少女,坐在邛海湿地的树上。 船在水中游,耳边乐声飘,扬琴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代表,典型的华夏特色,涤荡着人们的心灵。 露天的“毕摩+《撮泰吉》现场表演”。彝族毕摩,是中国古彝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吟唱传诵着千年的戏剧之声。 韩国假面戏是韩国传统艺术,戴上假面没有了身份差别,尽情表达内心情绪,其作用具有多样性,也具有祭祀的特点和作用。 坐上小船,驶入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西昌邛海湿地。

“这真是一场与众不同的发布会!”

5月15日晚,参加完“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布会的嘉宾和媒体记者,都在发回各自媒体平台的报道中,表达了这层意思。

原因是,和普通发布会基本上在一个场地开始和结束不一样,“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布会分为“行走”和“聚会”两个篇章。

在5月15日晚上的“聚会”开始之前,当天下午,主办方就把参加的嘉宾和媒体邀请进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西昌邛海湿地公园,体验了一把别样的“行走篇”,以别开生面的“戏游之旅”形式,带给所有人极大的惊喜和享受,真切把戏剧元素嵌进我们的身边,镶在大自然,让戏剧与我们同呼吸,共欢愉,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心中暗暗惊叹,这就是“旅行者的香格里拉”,“戏剧人的孜孜普乌”。

船在水中游,耳边乐声飘。

从湿地公园码头上船,到结束水上之旅,时间不过一个小时,但是,一路上,人们见到了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和中国古彝文化的传承者带来的“毕摩+《撮泰吉》现场表演”,接下来,还领略到了渔家劳作的场景、彝族高腔、川剧角色青衣、韩国假面戏、瑞士人于2000年所创的新兴打击乐器手碟(Hang)、古希腊酒神祭祀、彝族情歌对唱、吉他弹唱、“会说话”的乐器彝族口弦……

内涵丰富,内容多元的“行走篇”,将表演和真实有机融合在一个场景里,将西昌、凉山、四川以及中国、亚洲、欧洲的各种戏剧元素进行递进表现,与西昌邛海湿地的自然美景进行融合表达,让观者沉浸其中,在行进中欣赏感受戏剧的魅力,感受到戏剧在人间,戏剧在凉山的原初心境,其创意和策划让人记忆深刻。

文/本报记者米赢

图/本报记者钟玉成

新闻推荐

科技团队到昭觉、布拖开展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现场培训

本报讯5月9日至10日,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薯类创新团队、国家综合试验站、三区人才、科技扶贫万里行等岗位邀请四...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