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西昌美食 16“ 路”公交沿线的“老西昌味儿”
“路”公交沿线的“老西昌味儿”
自本报《坐上公交寻美食》专栏刊登后,受到不少西昌市民的关注,不少热心读者还打来电话“报料”,介绍了很多他们心目中的“老西昌”大众美食,仅在老城区就有二三十家之多。记者按照公交线路整理了一下,今后将陆续为大家详细介绍热心读者们口中这些“老西昌”的味道。
本期为大家介绍16路公交线路上3家老城区的“老西昌”大众美食,他们分别是“小赵豆花饭”“福记二姐兔丁”和“魏氏第一佳罐罐饭”。
食物不仅是解决温饱的物质能量,在某种意义上,食物更是承载着记忆片段和情感符号的精神链接。近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悦食中国》、《一城一味》以及《日食记》等等美食节目,成功地将中国美食文化的精髓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大凉山各地毫不匮乏美食文化,凉山州府西昌更是让这些美食文化落地生根,并繁衍出了极具西昌特色的美食文化。这些美食文化有的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而更多的却待字闺中,深藏在西昌的大街小巷。
习惯了每次吃饭开车或打车,你有多久没有坐着公交车去寻找美食了?在公交车上颠簸,看着窗外街道向后倒退,前方目的地就是美食,这种感觉是多么惬意。
《西昌都市报》美食栏目,陆续推出《西昌公交美食》系列报道,邀您一起坐着公交去尝遍西昌的美食。
“豆花饭一开
要堵一条街”
(小赵豆花饭)
坐16路公交在四牌楼站下车,就是“小赵豆花饭了”。住在老城区的人对“小赵豆花饭”都比较熟悉,大家常常用“豆花饭一开,要堵一条街”这句话来调侃这家店的火爆生意。其实这句话也不算夸张,府街本来比较窄,每天到了饭点,小赵豆花饭店都会“客满为患”,门口停满各式各样的电瓶车和自行车,这一下就显得整条街都特别拥堵。
上午10点,店门口支了一口直径近三尺的大铁锅,里面是满满一锅雪白鲜嫩的豆花,站在远处就能闻到豆花与石膏的清香气息。店员们将虎皮辣椒、凉拌黄瓜、鸡片、木耳等各种凉菜、熟食装好盘,整齐摆放在大案台上。此时没上客,宽敞的店铺看上去比较冷清。
“老板,快添饭来,饿得很了!”
“老板,我们还差一碗豆花,快点端起来哦!”到了上午11点30,店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已经没有空出来的座了,几乎每桌客人都在催促自己点的菜,店员们有条不紊地给每桌客人点单、上菜,还有手拿超大号水瓢挨桌给食客掺膏水(用石膏点豆花时产生的清汤)。
“8号桌要两碗豆花儿,2号包间还要多加点膏水,3号桌加份虎皮海椒”小老板赵鹏一边将大锅里的豆花分装到碗里,一边指挥着店员为食客上菜。
赵鹏告诉记者,他(今年33岁)出生前,父母就在四牌楼买豆花,以前专卖豆花,每天给老城区的各学校、单位定量供应,最多的时候,每天要卖上万斤豆花。家里一直采用传统工艺点豆花,原材料只有精选的东北大豆和石膏两样,但工艺相当繁琐,相当耗费劳力,如果改用机械化分浆,产量绝对能大大提高,但豆花的品质和口感就不能保障了。十多年前,父母年纪大了,没精力量产豆花,就开起了饭馆改卖豆花饭,每天只做一百斤左右豆花。
赵鹏的父亲赵宗俊每天凌晨1点就要起床开始磨豆子、点豆花,先将前一晚泡好的豆子磨碎过滤成豆浆,再把豆浆烧开,掌握好火候“点”(加入石膏水)豆花。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全靠几十年的经验,赵鹏看父亲点了几十年豆花,他也没完全掌握这门手艺学。他说,最关键点在于火候和石膏水下锅时搅拌的力度,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出现焦糊味或者豆花无法凝固变成一锅豆渣。
品质是最好的口碑
确保每天都是“新鲜货”
“福记二姐兔丁”
坐16路公交在四牌楼站下车,往仓街方向走10米左右,就能看见福记二姐兔丁了。这是一家熟食店,麻辣兔丁是她家的招牌菜。老板娘陈雪芹每天要到市场上挑选活兔,拿回家自己宰杀后烫皮去毛,守着把带皮的兔肉煮至软硬合适,将兔肉去骨、切丁备用。有客人来买,再将兔丁加上各种调味品拌好,到客人手里,一份可口的麻辣兔丁算才是成品。她家的麻辣兔丁很好地继承了川菜香辣可口的特点,因为去掉了骨头,兔肉肉质特别松软、入味,不仅好吃,看上一眼都叫人垂涎欲滴。
陈雪芹的爱人叫宋双福,宋家祖上三代都是卖卤制品的,他家卤料的方子也传了三代人了。因为一些原因,卤制品的买卖在宋双福父亲手中中断了一些年,到了1985年,宋双福又白手起家,将这份祖传方子传承下来,到现在,福记二姐兔丁也有30多年“历史”了。
陈雪芹说,开店30多年生意一直都不错,靠的是能保证品质,以及大家的口碑。他们的客人都是熟客,早就熟悉了各种菜的味道,稍微有一点点变化大家都能感觉到。因此,他们从购买食材上就特别重视,肉类只买国家检疫合格的,调料固定在一家证照齐全的供货商手里拿,每天精细计划卤制品的量,当天卖不完的成品,一般都是自家人吃,实在吃不完就倒掉,绝不会把陈货再拿去卖。
坚守好食材好味道
罐罐饭在西昌火了
(魏氏第一佳罐罐饭)
坐16路公交在四牌楼站下车,走到道沟街与上顺城街交汇处,就能看到“魏氏第一佳罐罐饭”的招牌。店门口的灶台上整齐摆着八个小瓦罐,在文火的炙烤下瓦罐里的沸腾水越来越少,大部分被米饭吸收了,饭香味飘散出来,此时,老板魏爱国将切好的火腿丁、豌豆米放入瓦罐再盖上盖子,用小火焖一段时间,一锅可口的罐罐饭(又称煲仔饭)就能上桌食用了。
一罐火腿饭、一钵药膳汤,配一碟免费的小菜就是这间店的标配。罐罐饭最底层有土豆,表面是火腿丁和豌豆米,中间的米饭充分综合了几种食材的香味后,变得更加可口,让人唇齿留香。魏爱国说,罐罐饭的做法非常简单,关键在于食材的选择,他们一直坚持用上好的大米和优质的云南火腿,所以20多年来口味一直没有变。还有那一小钵汤,别看它小,里面所含的中草药材可是有当归、大枣、枸杞、百合、苡仁等多达三十多位,通过生蒸的方式烹制而出,既保证了口感,又有滋补的功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魏爱国和爱人刘明英在西昌食品厂上班,但单位效益越来越差,夫妻二人到广东打拼两年学会了烹制罐罐饭的手艺。回到西昌后,一家名为魏氏第一佳罐罐饭的店铺就在上顺城街开张了。刚开始,店里卖传统的广东罐罐饭,是一罐白饭(没有任何其他食材)上面加腊肉、香肠、火腿等各种煮好的配料,开张一个多月生意都不好。魏爱国意识到各地饮食习惯的差异,就按照西昌人的口味,将罐罐饭的烹制方法做了改良,于是才有了用土豆打底,火腿丁铺在面上同时烹煮的做法。这一改,魏氏罐罐的生意就好得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持续了20多年了,生意依然火爆。
煲仔饭最不能放过的就是锅巴,色泽金黄、干香脆口、滋味悠长、回味无穷,是城市时尚精英的最爱。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功夫煲仔,斯文慢火、不骄不躁、火到功成,方展功夫煲仔之味香。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按照中纪委、省州纪委全会及州直机关党风廉政工作的安排部署,2019年,州科技局将...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