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曲布 专心做最民族的音乐

西昌都市报 2018-11-16 08:50 大字

吉克曲布把民族情怀体现在音乐上。

吉克曲布

专心做最民族的音乐

多年来,吉克曲布和他的古彝文化团队主办、承办、协办各大彝族音乐节目、彝族晚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中国彝歌会、火把节晚会、彝历新年晚会、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等诸多凉山本地较有影响力的大型演出。

一如当年带领“山鹰组合”开辟当代彝族流行音乐先河一样,老鹰带着某种使命感在竭尽全力为彝族同胞的音乐文化发展,彝族当代艺术文化精神的建构与完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文/本报记者李晓超实习生王秀清

图/由受访者提供

其实,我们不用费任何字眼去介绍吉克曲布的作品,在凉山这片土地上,几乎人人脱口而出他笔下的歌曲。上世纪80年代这批人,几乎都受到过“山鹰组合”音乐的影响,很多人第一次听彝族歌手唱歌,都是从这个组合开始的。这种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有的产物,而吉克曲布,无疑是推动了这个产物发展的第一人。

然而,当凉山原创音乐的大时代来临,吉克曲布想要张开双臂迎接这个盛世来临的时候,却感觉前行的路,磕磕盼盼,步履艰难。

他的时代抱负,他的音乐梦想,正在经历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山鹰组合”带来的文化效应

彝族歌手原来可以这样唱响凉山

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大西南出现了一支名叫“金丝鸟”的演唱队。1993年,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发行了他们首张专辑《我爱我的家乡》,共收录了12首纯彝语原创歌曲。这张专辑的问世标志着他们正式步入歌坛,同时也标志着彝族音乐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众所周知,他们是第一支彝族原创音乐演唱组合,他们是第一支中国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他们就是“山鹰组合”。

1994年,“山鹰组合”的第一张汉语专辑主打歌《走出大凉山》,在凉山境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在人人都在购买港台歌手磁带的年代,“山鹰组合”成为全国第一支崭露头角的少数民族音乐组合,带领大家认识了凉山,认识了彝族。

同年,“山鹰组合”在恩师陈小奇的力推下,与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签约并推出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走出大凉山》。在没有过多媒体宣传的情况下,专辑销售量达到了80万张,并在广州、南京、武汉等大城市成功地举办了“山鹰歌迷会”。

《七月火把节》从此被传唱至今。

1996年,太平洋影音公司的签约歌手集体在南京举办了一场“太平洋风暴”演唱会。演唱会后,南京的《金陵晚报》单单报道了“山鹰组合”演出的盛况。1996年,“山鹰组合”代表中国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95亚洲音乐节”,第一次将中国少数民族流行音乐带到世界舞台。他们淳朴的声音打动了评委,歌曲获得“最受欢迎音乐奖”。之后,奥杰阿格离开了组合,舞蹈演员出身的沙玛拉且加入,他们录制发行了第二张专辑《离开家的孩子》,同名主打歌曲荣获广东广播新歌96首季十大金曲奖。

那时候的“山鹰组合”第一次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巨大荣耀与光环。虽然最初组合都在专注母语歌曲,但在大趋势的影响下,他们更多的是在流行音乐的大舞台上分一杯羹。

幸而,老百姓是买账的。在精神文化生活刚刚起步的阶段,人们对音乐的喜好,不吝把目光从众多港台明星的身上,转移到这种少见的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中来。特别是在凉山,因为出现了本土明星,几乎人人都会购买“山鹰组合”的磁带,几乎人人都会唱他们的歌谣,大家亲切地叫吉克曲布“老鹰”。当时,不少彝族少年,在“山鹰组合”的影响下,抱起了吉他,做起了走出大凉山的音乐梦。

“山鹰组合”大红大紫,吉克曲布过了一段顺风顺水又小资小润的生活。

和潮流背道而驰

寻根溯源最初的音乐

原本该顺着这条路继续前行,但吉克曲布就在此时,做出了一个背道而驰的决定。

国内音乐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而此时,在外闯荡了十多年的游子,有些疲惫有些想家了。唱了无数的歌曲,参加了无数的表演,他还是觉得,最美的歌,在家乡。吉克曲布心中的音乐世界,是在最舒服最放松的环境里做纯粹的音乐,而不是为了在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随波逐流。

他决定,回归!重新开始做自己喜欢的音乐。他的想法,得到了组合同伴的支持。

从1997年开始,“山鹰组合”走遍大西南彝族聚集区采风,很多人称他们的这次逆袭为“向后飞翔的山鹰”。三年时间,他们走遍云贵川彝区,和长者谈民族文化,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音乐,一边采风一边学习,抛开之前的一切光环,沉下心来,沉淀自己,储存大量彝文化知识。

这些经历,对于吉克曲布来说,算得上是一场洗礼,他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断提升,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2003年,“山鹰组合”精心制作出一张彝语专辑《忧伤的母语》。吉克曲布说,“母语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当我用母语认识思考世界、人生,用母语歌唱的时候,我更加能够真切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更加能够让自己的灵魂舒展、复活。”在《忧伤的母语》闪动的泪花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山鹰纯洁的音乐理念,更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精神。

2004年,山鹰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歌手阿木一起演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胸怀大抱负

前行的路却一筹莫展

2010年,吉克曲布回到了家乡。此时的吉克曲布带着饱满的激情重返音乐路。他的笔下,出了很多经典的歌曲。他的生活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段时间,凉山本土音乐发展快速,很多音乐人才不断涌现出来,但此时的音乐界,新星四起,要在这一行混出个名堂,凉山的音乐人迫切地需要一个平台。

这时的吉克曲布,犹如一个星探,为凉山发掘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才。他首先开办了“古彝风情”演艺酒吧,为众多彝族歌手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后来又和电视台合作开办“行者音乐汇”节目。再接着,他又自筹自备,主办了彝历新年文艺晚会,成为了彝族人心里的“春晚”,影响深远。他先后带出了阿诺乐队、海日乌芝、安冬、沙马诗薇、南方叶子、吉克皓、海来阿卓等彝族新星。为新人量身打造新歌,帮他们筹划专辑,并把自己手中的资源利用起来,为新人铺桥搭路,走上更宽广的舞台。他就是一个音乐义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发挥到极致。

简单的几句话归纳了他所做的事情,殊不知,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他承受着外人所不知的压力与挫折。他的脑海里一直在规划着凉山音乐发展的蓝图,他有许多发展彝族流行音乐的想法。但一个人的势单力孤让他事倍功半。

他需要很多支持,但几乎只有他自己在艰难地做着。

“凉山纯正的民族音乐,是多元化的,是含有丰富的内涵和潜力的,开发的空间是很大的,每个县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何去把这些独特的元素展现出来,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有这个能力去驾驭,只是这件事并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

吉克曲布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这样说过,如果我们用心地做音乐,把彝族音乐的符号元素和精神质素提升,把彝族音乐的语言感觉和逻辑思维提升,创作方式上更加清新,做成世界音乐化和符合当代审美观念,如果说达到了这种共识层面的话,我估计彝族音乐还能在中国乐坛上崛起,并且走得更远,甚至我们会在世界上异军突起,这就是目前彝族音乐发展的一个趋势。

西昌音乐人卢青这样评价吉克曲布,“他是一个音乐奇才,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特别是这些年来他为凉山音乐发展所做的点点滴滴,让人敬佩。”

吉克曲布的歌迷也曾这样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至少应该要有人站出来,把失去的文明一点点拉回来,他一直在做这件事,让我们这些彝族后辈都懂得什么是文化自信,在未来的路上,该如何去昂首阔步,摒弃不足,迈向新的光荣。”

吉克曲布把他的民族情怀体现在了音乐上,他不仅做音乐纯粹,做事也很纯粹,他对民族的情感迸发,是来自心灵的感动和真切。在当代,他对凉山音乐所做的贡献和付出是无法尽述也不容忽略的。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来重视凉山音乐的发展,给这些默默付出的幕后人一些能量与支持。

(上接09版)

从杨红樱所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等畅销书中,她以轻松幽默的文字讲述了孩子和小动物们成长的神奇经历,借故事折射了当下的社会现实。这种贴近社会热点的写法是她的一贯风格。这些作品轻松、活泼,符合许多孩子的心理和阅读习惯,很容易就引导他们走进了书中世界。

在采访中,杨红樱跟我谈起,曾经,她在广州参加过的一次活动中,一位家长问她:“读三年级的孩子,被老师要求去读《安娜·卡列尼娜》,是不是合乎情理?”

众所周知,《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先生所著的一部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这一类的书到底适不适合孩子阅读呢?

我想,不同的人对此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家长也许会认为,配合学校的语文课程,多读老师或是优秀作家推荐的经典名作,可以启发孩子,挖掘出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天赋及兴趣点,让他们学会去深思、参阅和领悟。另一部分家长可能会认为,超越孩子理解力的内容可能会让小朋友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实,我很喜欢《安娜·卡列尼娜》,但真正读懂它,是在我30岁那年。”杨红樱说,她认为按照专家或老师推荐的书单,给孩子买回一摞书籍,规定孩子读完,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而让孩子自己自由地挑选感兴趣的书,在内容上适当把关,才是正确的做法。同时,家长自己也应该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这样才能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

莎士比亚先生曾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阅读的方式和意义本来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存在。而围绕阅读而展开的一次次追问和探索,皆出自对知识的敬畏和信仰,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是吗?

本报记者王亚

新闻推荐

凉山州加强建筑施工领域执法检查工作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州安监局获悉,凉山州建筑施工领域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今年以来,共组织“双随机一...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