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一点思考 □戴自弦(昭觉)

西昌都市报 2018-07-06 10:56 大字

埋头呷姑洛姐村扶贫已快三年,蓦然回首像是弹指挥间的事,走遍了所有农户,能叫上差不多一半老乡的名字(彝族名字大多四个字,挺难记住的。)留下了上百个老乡的电话。住下村来,单电话费就从下乡前的5、60元/月猛涨到300元/月以上,更别说买米、肉、蔬菜等背着坐班车、坐微型车、租微型车拉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等等开支的其他费用了。第一年第一书记的补助来得较晚,自垫了1万多买蔬菜种子分发老乡们发展一分菜园地,有时搞得10块钱一包的烟钱都紧张,慢慢补助兑现了,手头才不再那么拮据,可以计划着维持生活了。

三年扶贫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带点完美主义者情结的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与脱贫攻坚有关的事,甚至经常搞得失眠。一直坚持和乡亲们一起体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时间长了,我和他们也就成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每每走访老乡家,看到他们围在地上都吃着相同的洋芋酸菜汤,心里就特不是滋味,我会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洋芋,但吞咽洋芋的脖子酸溜溜的,真想哭。

制约高寒山区贫困农户脱贫的因素很多,思来想去,我觉得要彻底拔掉穷根,需要从几个方面下“绣花功夫”——

首先是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硬件必须干的,硬件完成了还需要再在农网改造0.52元/度的基础上,为极度贫困村农户降低一半电费才行,他们用得起电了,不仅对保护和发展生态能产生直接效果,而且能更多地使用家用电器,也增大了了解外界的信息量,对观念转变意义尤其重大。其次是要把生产劳动用具和生活用品列为一项扶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少贫困户家庭仍然缺少这些东西,要有了才会去用,用习惯了就会离不开,离不开了才会自己买。三是要着力培养、培训贫困户“当家人”。“当家人”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生产生活,人亲往来等如果不懂安排计划,寅吃卯粮,六神无主,给钱给物一样脱不了贫,不少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就是有了钱也用不在刀刃上造成的。四是要牢牢抓住养殖业这个牛鼻子,尤其是养殖猪鸡鸭,必须首先改善生活,没有肉吃干农活哪来力气?体力不行抗病能力就弱,家有病人拿什么来致富?四是加大农业科技和技能技术培训力度,让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一家人只要有一人懂种养殖技术或实现技术性务工,脱贫的步伐自然加快。五是实实在在地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还可以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只要两个孩子的,三个孩子是女孩的,在扶贫政策、上学、参军、工作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如此才能扭转“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六是强化禁毒防艾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大经费和人员投入,制定落实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切实遏制和逐步消除这一伤害了一代人的“毒瘤”。七是调整、整顿、配置好基层班子,对于软弱涣散的后进村,三职干部可派事业心、责任心强,“三农”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下去任职,住在村里,一干三年,同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贫困村的变化必定更快。六是走产业支撑之路,壮大集体经济。进行顶层设计,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可请专家下来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土壤气候等特点,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种植业、养殖业,在高寒山区可以养殖原生态禽畜,种植名贵中药材和珍稀植物,这样才能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长流水。

这些思考都属于一家之言,也算是抛砖引玉,自然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探索,但若能激起更多有识之士对凉山脱贫攻坚的大探讨,最终能形成系统的科学扶贫理论,这才是我写这篇短文的初衷。

新闻推荐

凉山州民宗委: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本报讯近期以来,州民宗委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作为当前管总的、紧迫的政治任务,以“三着力”扎实推进“三...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