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0版

西昌都市报 2018-05-11 00:00 大字

(紧接10版)抛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40万与10万间究竟有何区别?”村上春树想要表达的是,“尽管在史学家之间关于数据存在着差异”,大屠杀的本质是毋庸置疑的,对这段历史的本质须有客观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作家在本国由此遭到右翼势力的干扰。但是,《刺杀骑士团长》不是只写战争这么简单。来自日本的评论是这样的:“《刺杀骑士团长》可说是一如众所期待的成功之作,作家明显开创出了新境地。循着‘丧失——探索——发现——再丧失\’这一直以来的手法,但这次村上并未循老规矩收场。有一件‘完全不同的变化\’发生在故事结尾处。”

201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逝世30年。

沈从文是一部大书,常看常新。很早以前,我有一套10卷本《沈从文文集》,那里的湘西令人神往,五溪清水,晨雾缭绕。

前段时间看电影《无问西东》,里边有句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接过这样的话题,来问沈从文先生的后半生和前半生,学者张新颖这样回答:“不仅是因为近二十年来不断出现的新材料中,关涉前半生的部分可以再做补充;更因为,后半生重新‘照见\’了前半生,对后半生有了相对充分的了解之后,回头再看前半生,会见出新的气象,产生新的理解。我抑制不下冲动,试写《沈从文的前半生》。”不过,他也坦言之前没有这样的勇气,“沈从文的前半生,在已经出版的传记中,有几种的叙述相当详实而精彩;再写,就很有可能成为没有必要的重复工作。这是我五年前起笔写《沈从文的后半生》时有过的想法。但在《沈从文的后半生》完成后,这一想法有所改变。”

是的,当我读过《沈从文的后半生》,就开始期待了解先生的前半生,那些形塑他人生积淀和性格基因的岁月,又有怎样的波澜起伏呢?因为在我的心中,沈从文应该有两个,一个是湘西人沈从文,一个是北京人沈从文,或是前半生的沈从文,后半生的沈从文,他们共同组合成20世纪一位文学大师完整的人生历程。

张新颖继《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出版并荣获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之后,又新出了这部“合璧之作”。

《沈从文的前半生》不仅写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更写出动荡年代里沈从文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但丰富、复杂、长时期的个人精神活动,却不能由推测、想象、虚构而来,必须见诸沈从文自己的表述。幸运的是他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张新颖追求尽可能直接引述沈从文自己的文字,而不是改用作者的话重新编排叙述。张新颖说得恳切:“如果把沈从文的世界,限制在一个研究者或者传记作者个人的世界里面,那就可能非常不妙。”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我接连出了两本书,搞了几场新书分享会,接触到一些读者。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问我,图书市场上有没有适合儿童读的好书可以推荐?我问她孩子多大年龄,她说读小学二年级,听罢,我立即给她推荐“给孩子系列”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其实这不是一本新书,恰恰是它已经销售出数十万册、得到家长和孩子以及出版界的多方认可,我以为读者反馈的检验可以肯定图书的价值了,我乐意作出推荐。换一个家长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困惑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图书市场,虽然林林总总的图书很多,但真正适合孩子阅读并能够带给启迪与思考的好书,并不多见。

诗人北岛也遇到这样的困惑,才下决心身体力行地去选编给孩子的书。他不满于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学校选读的诗歌,于是他花两三年时间来编选诗集。“让孩子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诗歌之门。”令他和出版社没有预料到的是,图书带给家长和孩子们的惊喜,一再加印。

到了《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10本书。作者唐晓峰是北大地理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一般读者肯定会问两个问题:一是堂堂大教授有必要来为孩子讲解中国历史地理图景吗?二是可能连我们家长都还没有弄明白历史地理是什么呢,一个孩子他能够读懂吗?

第一个问题我知道一些情况,国外有许多大科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专业知识深奥的普及性读物,目的就是要让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向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而往往科学家倾诉对象的定位准确以后,放开了手脚和思维的文笔轻松流畅,非常好读。只不过,国内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做得并不好,也就是说还有不小的差距。至于第二个问题,还是请唐晓峰老师来回答吧:什么是历史地理学,专业上的说法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就是历史地理学。这本书里的内容,是历史地理知识与道理(包括思想)的结合,为的是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以及祖先与这片大地的关系。

如果从出版时间上来说,这已经算不上是一本新书;此次的修订版出来,仍然具有值得推荐或者再读的价值。

光是看看获得过无数奖项的“光环”,你就能够掂量得出它的分量吧:荣获美国普利策奖、英国科普书奖、洛杉矶时报书奖作品,《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特别推荐图书,2000-2009年度日本受欢迎的50本书之首,《中国图书商报》评“30年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之一。实在太多,恕不罗列。

那它究竟写到了什么?简单地说,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叙述;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

那它究竟好在哪儿?轻松却不漂浮的文笔,向读者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要了解这本书,我想还得了解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以生理学开始其科学生涯,进而研究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研究员基金及全国地理学会伯尔奖,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杂志上发表过论文200多篇。但你可千万不要被顶尖的头衔吓着了,以为人家苦心写出的大部头枯燥乏味、艰深难懂,总之它不是一部高深的学术著作。当然,我也会善意地“预警”,毕竟这不是抒情文学作品,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贾雷德不断地用考古学、生物学、历史学的证据在论证,在总结他思考的人类命运的问题。其排除偏见,理性探索的结果,就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壮观的人类文明史。阅读这样的书对我们多数时候浅薄的阅读而言是一种挑战,但正如作者最后所说,当“我们认识到是什么塑造了现代世界以及是什么可能塑造未来世界,因而使今天我们自己的社会从中获益”,意义由此跃然纸上。

2018年5月这期“每月荐书”最后推荐的,是鄙人的一本新书《住在凉山上》。

作为大象出版社“副刊文丛”第二辑当中的一本,本书内容多是近年在《凉山日报》和《锦绣凉山》《四川画报》《中国西部》《滇池》等发表的文章。编辑认为,这本人文地理散文集聚焦在凉山这片充满民族特色和人文风情的大地上,既有地理学家游历式风景介绍和描述,又有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如数家珍式阐释和剖析,流露出深郁的家国之念,反映出作者对家乡具有的文化认同。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评价:作者多年来行走凉山大地、考索人文地理。这部作品,委实是值得一再品味的文字,含有描述、判断、观察,创作的天赋和观察的心得往往信笔写出,左右逢源,不择地而出。以学术的方式进入,以文学的方式结裹;以美学的眼光审视,以诗性的情怀思索;因蕴积而益厚,因锻炼而益精。

伍立杨对作者动辄驰驱百里千里,深入大自然以及人文遗迹的奥区和鲜为人知的秘境,获取大量罕有的第一手资料来完成写作,尤为认可。他说,高山峡谷、穷乡僻壤、西部群山、高原绝塞……大至星汉日月,崇山峻岭,小至花蕊蜂翅,飘风流萤……到处留下作者深情的足迹、深切的思索、深远的回眸,被他以多重复合的眼光重新打量、解读。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以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他在寻常“参团”旅游想象不到的艰险劳顿中,惨淡经营他的发现之旅。虽然凉山州六万多平方千米的硕大范畴已经令人惊讶,但何万敏的比较、勘察的对象则远远超出这个区域的实地面积,神州大地近似或反差鲜明的地理单元,都在他的比较的笔墨之间驱遣。

也正如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的分析,四川大凉山深处,何万敏生于斯长于斯,读他的文章,总是感到沉甸甸的历史感如同大凉山一样凝重。他的视野开阔,笔力雄健,把彝族与凉山历史的交融,描述得既富有诗意,更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他的写作既是为自己的内心寻找沉稳与充实,也是为现实留存一份难得的记录。

新闻推荐

别样“普法”给力改造法律保障助推新生

本报讯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为了让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法知识,在回归社会后能利用法律知识保护合法权益,解决劳动纠纷问题,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