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心百匠 寻根民族文化对话出品人孙冕:不能让传统技艺断掉

华西都市报 2017-10-27 08:03 大字

对话出品人孙冕:不能让传统技艺断掉 孙冕在制作砖雕。

李亚鹏在学习蔡侯纸的制作技艺。

许亚军学习宫廷地毯技艺。

孙冕与柯蓝在学习夏布的制作技艺。

老狼学习砖雕。

李艾在学习皮影戏。

何谓匠人?

李宗盛说,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的。

梁文道说,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分分秒秒地做着一些在外人看来几乎是重复的、很微细的事情。

孙冕:古往今来,还要有一颗恒定不变的匠心,称得上匠人。做这件事的时候,不管不顾,无论多么贫穷,当富贵荣华在面前招手时,都不为所动,坚持到底。

“十指传艺千百年,前世今生把手牵。没有前世,哪有今生把手牵。”这是纪实文化类节目《百心百匠》的主题曲,出品人孙冕极富韵味的词搭配孙楠细腻低沉的嗓音,将手艺人的故事悠悠传唱。这一节目主要邀请李亚鹏、孙楠、柯蓝、吴晓波、马艳丽、喻恩泰、王潮歌等名人精英探访民间匠人,在现代文明和历史传承的对话里,一对一向匠人拜师学习传统技艺,展现传统文化“更酷”的一面,将在10月31日起面世。

孙冕,江湖人称“老爷子”,今年64岁,一直是个爱折腾的人,拍广告,办杂志,登“珠峰”,做“关爱老兵计划”……这一次,他要帮中国100位匠人拍部片子,还要让100个名人明星登门拜师学艺。

10月25日,记者在锦里的一间茶楼上采访到了孙冕。眼前的“老爷子”一头白发,穿着一件印有川剧脸谱的黑色短袖T恤,一黑一白,对比鲜明而有张力。他为人豪爽而热情,采访时,思维连贯,妙语连珠。说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禁不住眉头紧皱,聊到兴处,不时地像孩童般咧嘴大笑。

名人零片酬参与

工匠们才是片中主角

第一季首先推出10集,除了古琴修复外,能看到的手艺还包括皮影、苗绣、唐卡、宫廷地毯。

说起制作节目的初衷,孙冕打开了话匣子。“15年前,我曾帮助香格里拉一个彝族村寨恢复了中断70年的修复漆器的传统工艺。当年,我在旅行途中路过这个彝族村寨。古时,这个村寨的工匠善于制作漆器,但手艺未能得到传承,已断代70年。我觉得非常可惜,觉得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就请来大凉山一些工匠,花7-8万元做了一些修复。”

修复之后,不仅这一手艺得到了保存,也让村民们通过制作漆器有所收益,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一年后,当我再次回到村子里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端上自家酿的米酒表示感谢。那天,我喝得酩酊大醉,痛哭一场。从他们的笑颜里,看到了传统工艺回归的价值,由此,产生了保护传统文化的初衷,有颗种子就埋在心里了。”

孙冕曾是著名媒体人,这档节目圆了他多年的心愿,也拿出了他多年的资源。立意是让明星掏出赤诚之心,变成一个小学生一样,向工匠精神致敬,用一个学习观察的角度去进入工匠这个世界,引领观众进入这个精神家园。用孙冕的话来说就是,“用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捕捉名人嘉宾与传统匠人之间碰撞的火花。”

“每个明星在接触匠艺时,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孙冕表示,《百心百匠》这个节目是零片酬,工匠们才是片中的主角。我们真正去接触去了解这些匠人之后,才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每一个匠人都是我们的老师。

探寻古老技艺

拍摄时多次热泪盈眶

一张精美宫廷地毯的诞生,要历经选毛、清洗、梳弹、纺线、天然植物染色、织作、打磨等一系列严格的工序,并全部以纯手工完成;为了一张古琴被还原,一声清亮的琴音重现,斫琴大师裴金宝可能要工作两年……在拍摄老匠人,探寻传统技艺时,老爷子每一期都亲自跟着去,他说,一定要亲手触摸到的,而不是从纸上、书上看到的,才会在生命里留下烙印。“捧出赤忱之心,躬身俯首低下身来”,情感丰沛的孙彦也多次因感动而热泪盈眶。

“在北京,跟老狼去看砖雕大师张彦。张彦祖上最早在南京是木雕世家,后来六代都是做雕刻技艺的,他爷爷还曾在皇城里谋生,专门做砖雕。砖雕这门手艺传于他时,已跨越了两百多年的岁月。上世纪60年代,张彦的父亲作为手艺匠人被派到山西进行古建筑修复工作,3岁的小张彦也跟在身边。可好景不长,很快赶上特殊时期,砖雕手艺没了用武之地。”

孙冕仰着头,眯起眼睛,回忆道,“当时张彦跟我们说,他的父亲即便辛苦一天,每晚回家后仍会在煤油灯下,聚精会神雕上许久才休息。灵巧律动的双手就像有种魔力,吸引着他静静地观看。黑暗充盈四周,煤油灯光如豆,一块方砖,在父亲手中渐渐幻化成栩栩如生的腾龙、飞凤、狮子、牡丹花……张彦看着看着就呆住了,犹如见到了神明。”

在拍摄时,像这般打动孙冕的故事不胜枚举。李亚鹏在片中体验了古法造纸技艺,那个村子里的老匠人已经是最后一代传承人了,没有年轻人愿意坚持学习这项技艺。为此,亚鹏曾痛心地说,“既然是社会不需要的技艺,那就让他消亡呗”。

“我觉得古老的技艺消亡了是特别无奈的事情,一脉相承传到如今的文化,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断掉。匠人的十根手指,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碑,每一个匠人搭建的一砖一瓦,才构建了这座丰碑。假如切掉一砖一瓦,丰碑就不完美,不健全了。”孙冕若有所思地说,“我就想,在现代商业文明和历史传承精神间的对话里,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方式让濒临消亡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者有机会回到舞台中央?”

十指传艺千百年

拥有不变的匠心才堪称匠人

孙冕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自己对“匠心”的理解,“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好像当年我在登珠穆朗玛峰,心无旁骛。当时前路渺茫,山顶在哪里完全看不见,而后路深不可测,不小心踏空就是万丈深渊。所以每一步要走得特别稳,特别扎实,就好像匠人,每一刀每一刻要做得特别扎实,要不,你一生都达不到顶。心无旁骛,心如止水的匠人才能将活干好。”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匠人原本的工作方式或创意模式会有影响吗?孙冕告诉记者,“从我目前接触到的这些匠人来看,互联网对那些老匠人来说基本上没什么影响,他们以前每天做些什么,现在做的也差不多。如果要说有影响,恐怕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些老匠人在。”

“当然,传统也并非一成不变。现在,在很多老手艺上,集结了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将传统的匠意做一个升华,重新设计。材料还是原来的材料,工人还是那些工人,但是做一些新的东西,可以让这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他们接新时代的气,一旦接通了,就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孙冕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将一位手艺人称之为“匠人”,是感喟于他们穷其一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决心,当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都市文明逐渐吞没传统文化的印记时,匠人们的这份匠心更显厚重。“在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前世今生轻轻把手牵\’。后来没想到,这份心气真正在这些老匠人身上体现了,‘十指传艺千百年,前世今生把手牵\’。“张彦的女儿现在也在学雕刻了,加上她,‘砖雕张\’已经延续了七代人。她女儿在大学里念研究生,专门研究‘非遗\’,最近还做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的答辩,召集了一千个年轻的大学生来做‘非遗\’的行动。假如这帮‘90后’\‘00后’的年轻人都能有所行动,守护民族文脉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古法造纸、浏阳夏布、皮影戏……

李亚鹏、柯蓝、李艾拜师学习“非遗”技艺

李亚鹏VS古法造纸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种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至东晋末期,纸的使用已经完全普及,并逐渐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不同于现代纸张,蔡侯纸千年不腐的关键是完全使用天然原料。优质原料有限定产地,西安起良便是其中之一,李亚鹏和孙冕来到这里,向造纸匠人张逢学、刘晓东学习古法造纸。

柯蓝VS浏阳夏布浏阳手工夏布已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明朝,织工精巧的浏阳夏布被列为朝廷贡品,还远渡海外,销往日本、朝鲜以及南洋等地。后来,随着其他布艺材料的发展,耗时费力利润低的手工夏布慢慢失去了优势,浏阳夏布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威胁。柯蓝因出演《人民的名义》陆亦可一角而为大众所熟知,她在节目中将拜访谭智祥师傅。谭师傅10多岁起就开始和父亲学习制作夏布的工艺,是如今浏阳当地唯一一户还在坚持全手工制作夏布的第五代传承人。

李艾VS皮影戏演员李艾向皮影戏师傅张向东学习这项传统技艺。李艾的感触特别深,她说:“我跟普通观众一样,你在荧幕那边看到他们舞动的皮影非常灵动,一到我舞动的时候就是东倒西歪。我舞的白雪公主,王子应该不会喜欢。即便我已经很努力,这个事情还真的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练习才能有一点小成果。”真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陈荷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辉煌中国|悬崖村天梯上孩子的笑容,扶贫攻坚战里的幸福缩影

央视财经讯消息,大凉山腹地,海拔1600米的悬崖顶上,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这里的人们进出大山,必须靠17段用藤条和木棍编织的藤梯。从山脚到山顶,人们每天要这样攀爬,直上直下的悬崖有13处。这条让人揪...

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