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川政协报 2020-04-24 00:41 大字

曹成建(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主任):今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面对的共同敌人就是病毒,这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探索的课题,我认为可以重点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城市化进程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如光污染、噪音污染、地下水资源被破坏、植被现状改变、动物迁徙被阻断等问题十分突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等正加快推进,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认为,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宜居,吸引人流聚集,才能有效推动全方位发展。因此,要把生态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细化城市的生态功能分区,完善城市生态保护圈,使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生互促。要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河流的连通性、完整性,建设富有当地特色的海绵城市。要加强产业落地的监管和服务,提高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积极引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生态产业聚集发展,不断完善绿色供应链。

二是加强环保教育,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的共治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广泛讨论禁食野生动物问题,许多地方都以立法的形式禁食野生动物。建议在中小学教材及授课内容中强化包括禁食野生动物在内的生物安全教育,由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禁食野生动物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

前段时间发生的木里县项脚乡瓦科梁子“3·28”森林火灾,是一名11岁的孩烟熏洞内松鼠引发的,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加强对各个群体的环保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要通过课堂教学、户外实践、警示教育等方式,让青少年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我国从国情出发,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不仅在帮助他国抗击疫情方面尽己所能,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实践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 钟继辉

新闻推荐

【社评】97%!记住这个数字,记住防患未然的重要

我们应该记住每一次惨痛的教训,把它转化为更高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更强的防患未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4月12日,四...

木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木里藏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