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中的坚实足迹 攀枝花深化区域文化高地建设
□本报记者 胡波
国家二级演员、市文化艺术中心戏曲团团长刘健今年已56岁,这些年他先后数次赴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演出,每次到达目的地都顾不上旅途疲劳,投入到每一场演出中,饰演好每一个角色,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刘健的故事,仅是攀枝花市相关单位、众多文艺家为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努力奋斗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攀枝花市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在文化建设投入上重点倾斜,打造城市多元文化,大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区域文化高地建设项目优势上保持领先。
文化投入重点倾斜
攀枝花市加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把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重大文艺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鼓励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建立完善文艺创作生产资助体系,形成以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基金投入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完善对文化产业在财政、税收、金融、工商、土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优惠和激励政策,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对新兴文化产业和特色品牌文化产业给予扶持。
打响三线建设品牌
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内涵的“三线精神”已成为国家精神,攀枝花的建设发展历史就是“三线精神”的完整体现。因此,攀枝花市积极打造这张文化名片,实现三线建设特色文化领先周边城市。
打响三线建设品牌,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发挥好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窗口的作用,加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发挥好“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基地”“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论坛基地”的作用,引领全国三线建设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争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紧密结合“英雄攀枝花”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深度发掘三线建设文化,不断丰富三线建设文化内涵。联合三线建设干部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等教育培训平台,加大三线红色研学旅游课程研究,系统宣传三线建设文化,讲好三线建设故事,传承弘扬“三线精神”。
大力推动大田会议纪念馆、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渡口记忆”三线文化特色街区、503地下战备电厂遗址、三线记忆河门口文创小镇、象牙微雕钢城、兰尖铁矿等三线红色文旅项目建设,推出三线红色旅游研学线路。以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标志性红砖房、老厂房及特色建筑为核心,开展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特色建筑创意保护利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攀枝花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励发展地方三线特色主题餐饮、酒店及文化休闲娱乐业,引导研发具有“三线”元素符号的美食、美景等主题文创产品,丰富三线建设文化体验载体。
打造城市多元文化
攀枝花的三线建设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康养文化等丰富多彩、交融并存,在周边区域一枝独秀。
围绕城市定位和文化与康养、旅游的结合,抓好保护和传承,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
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书香花城、全民阅读”“戏曲进校园”“攀枝花市民讲坛”“百姓大舞台”“金沙放歌”“广场大家唱,大家跳”等活动,营造独具特色、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
按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要求,围绕康养旅游、招商引资、城市营销,积极推进“欢乐阳光节”“三花节”“石榴节”等节庆文化建设。
阳光康养引领示范
攀枝花市以康养文化为主题,策划举办系列活动,做热文旅市场。
(下转2版)
(上接1版)按照“养身、养心、养智”的发展要求,加快建设普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花舞人间景区、米易东方太阳谷、金沙画廊等康养综合体项目,推动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
以“阳光巴士”为载体,串联周边会理、西昌等地热点景区,做大周边客源市场;继续做大华东、华中、成渝客源市场;以攀枝花对外航线开通为切入点,拓展“一带一路”境外目标市场。
继续推进“遇见仁和”“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线路”“攀枝花—新山—颛顼龙洞—西昌旅游线路”等自驾游线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三线文化研学线路、“攀枝花—红格—会理—西昌”等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
大力推进媒体融合
攀枝花市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区域一流的文化服务能力。
以四川“高清四川·智慧广电”示范市为契机,构建攀枝花媒体云平台,提升高清内容供给能力。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广播电视建设,进一步提升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有效整合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平面纸质媒体等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形成现代化一体化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稳步推进新闻媒体内部组织结构再造,实现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产品转型。
创建国家级示范区
目前,攀枝花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创促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市、县图书馆以总分馆等多种形式形成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发展。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市级文化馆建设2个、博物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有力。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测算,落实当地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新闻推荐
池州市安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雍成瀚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潘世鹏)5月6日下午,市安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市长雍成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傅金光...
木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木里藏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