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火塘边看书不幸烧伤 少年希望重回校园木里县法院帮助烧伤少年赴成都重新接受治疗

华西都市报 2017-09-03 03:20 大字

木里县法院帮助烧伤少年赴成都重新接受治疗 前往成都前一天,众人赠送书籍给沈春泉。

沈春泉在病床上看书。

9月2日,沈春泉在病床上用手机向记者展示他会拼写的英语单词。

沈春泉的心愿

“读书考上学校,才能走出大山,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9月1日,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倮波乡九年级学校刚刚开学,孩子们高高兴兴踏入校园。16岁的少年沈春泉本该在这里领新课本了,但现在,他却躺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烧伤病房内,拿着手头仅有的旧书阅读。

2016年5月,沈春泉的右脚在家中因意外被严重烧伤,导致腿脚不便,只好休学。一年多来,他从未放弃学习,而是拿着同学送来的旧课本和图书,尽力学习初中课程。

幸运的是,去年年底,木里县法院了解到沈春泉的情况,通过多方协调和努力,让沈春泉在烧伤一年后,于8月30日赴成都重新接受治疗。他期盼着,自己能尽快回到校园。

看望

翻黑的课本感动所有人

8月31日上午10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烧伤病房第一次见到沈春泉时,他正躺在病床上,右腿扎着绷带。床头放着一本边角卷起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春泉说,这本书是王阿姨送给他的。

“王阿姨”是凉山州木里县法院院长王晓露。她记得,第一次到沈春泉家拜访后准备离开时,少年杵着拐杖站在门口,目送一行人,久久不愿离开的样子。

烧伤后,因为腿脚不便,沈春泉无法继续上学。以前的同学都升入初中,他有点着急。于是,同学们便借了一些初一的课本送到沈春泉家中。

独自在家的日子很单调,“啥都想学,看书就能开心一点。”沈春泉说,每天早上6点多,他就起床了,拿着同学们送来的课本,自己翻看,通过手机软件上的一些简单教学课程,自学了数学、英语,有时还会看看日语。病房里,小伙子拿着手机,拼出好些英文单词。

“第一次去他家时,看到他还在看书,小学六年级的书已经翻烂了,翻得黑黢黢的。看他的人全都哭了。”木里县法院干警陈东华说。

不幸

火塘边看书意外晕倒烧伤

倮波乡是木里县法院的对口帮扶乡,一次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木里县法院发现了沈春泉家的情况。2016年12月,王晓露与法院一行人第一时间赶往目的地。

车开了两天,才到沈春泉位于龙卧洞村海拔近2900米的家中。在他们眼前,是3间小瓦房,房里没有一件家具,只有一个方火塘,平日里父子俩就围着火塘睡在地上。

16年前,母亲因难产去世,由于家中贫困,姐姐也早早嫁人,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因为家和学校之间山路远,孩子们普遍要到10岁才能上学。16岁的沈春泉去年才上六年级。

2016年5月15日,周日。沈春泉一早就起床了。他同往常一样,在家中火塘边烤火看书。

当他准备站起来时,却突然晕倒在火塘旁边,右脚毫无知觉地伸入火堆。直到姐姐务农回家发现时,他已严重烧伤。送医后,由于医疗费用高昂,经过简单医治后,父子二人只得选择出院。之后,沈春泉也只能休学在家。

希望

烧伤1年后他重新接受治疗

沈春泉以为自己的学生生涯就要戛然而止,一度感到十分失落。得知情况后,王晓露一直将帮助沈春泉的事放在心中。她想了很多办法,联系了很多机构,都没能找到合适的救助方案。直到今年8月,偶然一次与木里县卫计局局长多杰扎西的交谈过程中,她提到沈春泉的故事。

多杰扎西很受感动,立刻打电话联系了四川省人民医院。看到沈春泉的各项材料和伤情报告后,短短10来天,省医院就做好了准备,迎接这位孩子的到来。

8月30日早上7点,天才蒙蒙亮。沈春泉坐上父亲的摩托车,从家里出发到成都。夜里下了雨,一米宽的盘山小路泥泞不堪。父亲骑一会便下车来推一段。就这样半推半骑4小时后,终于到达倮波乡,县法院的车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简单午餐后,木里县法院副院长亚布旦珠和干警陈东华载着父子俩,绕道西昌,赶赴成都。晚上9点,一行4人到达四川省人民医院。

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组织专家对沈春泉进行进一步检查问诊。沈春泉说,手术康复后,想要尽快回到校园学习。“读书考上学校,才能走出大山,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戴竺芯记者吴柳锋实习生陈姣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传达全省相关会议精神 研究部署重点工作

本报讯(记者王悦良)8月22日下午,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市委书记李建勤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

木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木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