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森林火灾风险 还缺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
凉山大火昨日才算告一段落。从年初的澳洲山火开始,到如今的全球疫情,还有夏季可能发生的洪灾,种种迹象表明,对减防灾工作的关注,已不止于个别事务,而将是较为长久的议题。
虽然面对不同的灾害类型,但应急管理在理念上也有互通之处。比如因地制宜、部门协同、一把手负责。2019年10月,澎湃新闻对国家林草局森林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授张思玉进行了一次采访。无论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现在读来,更能清晰意识到问题关键所在。
国家林草局森林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授张思玉。陈庆港 图
森林火灾风险增加
森林火灾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数量变多不是忽然发生的。严格意义上,森林火灾是气象灾害。现在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是全球变暖,整个环境朝着有利于火灾发生的方向变化。
现在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算是森林火灾多发。特别是东北和西南,是森林火灾重灾区。上世纪表现出很明显的区域性。而现在区域性的差异在缩小。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各地防火期相对明显。比如东北,主要以春秋两季为主,夏季森林火灾很少。但现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从东北一直到南方,夏季的森林火灾都很普遍。
森林着火,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可燃物,二是火源,三是火环境。
全球气候变化,意味着可燃物越来越干燥,就像老百姓说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全球变暖之后,干旱天气增加。干旱分几种,有的是缺少降水。中国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大部分省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但现在降水减少,引起干旱。另一种干旱和空气有关,春天我国很多区域干旱明显,但降水不少,温度不高,因为春天风比较大,可燃物被吹干,土壤也一样,比较容易燃烧。这就变成对火有利的火环境。
而火源现在也更加丰富,驴友旅游,祭祀火源,还有一些传统民间信仰,都导致森林火灾增加。当然,我国对此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2017年5月,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曹古乡大马乌村,村里一个贫困户的烤烟与西装。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改制与分工
这次机构改革,几个部门都和森林防火有关。两支消防队伍转移到应急管理部;国家林草局也是以防火为主的部门;公安部接收森林公安后,应该也要承担防火的职能。
实际操作中,就靠这些部门协调。比如公安部,重点可能是对火案的查处,以及对肇事者的惩处,对重大森林火灾案件时,能够迅速依据法律严格处理,增加法律威慑力。
而国家林草局直接承担防火任务,主要任务应该是预防。要使有火不成灾,森林防火才能真正做好。
而应急管理部门,仍要防止大的灾害发生。对森林火灾,应急管理部重点应该放在大区大火的扑救上,承担国家层面一些重大火灾的控制。现在这仍是世界性难题。因为森林火灾发生在开旷的空间里,和城市火灾相比,要复杂得多。
如今的改制,对森林防火非常有利。实际是把相关工作分块细化了。当然,部门之间有一些重叠的职能,大家都要去做。比如林草局,说预防为主,也不是着火了不去扑,要等着应急管理部来扑,那肯定不现实。重点是预防,但专业队伍肯定还要建。
行政首长负责制
现在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实行地方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实际就是各级政府一把手负责这项工作。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落实,全国各地差异比较大。
可能大家的理解也不同。按很多人理解,好像就是着火了,这些领导要到火场关注。这是片面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应落实到整个防火过程,特别是预防。行政首长要保障重要的工作,比如说,防火经费、队伍建设。这是最主要的责任。
实际的扑火,应该用专业队伍。行政首长主要职责是把队伍建好,把防火工作服务好,而不是到现场指挥。一着火,我们就会看到新闻报道,行政首长亲临现场。但行政首长上去之后,真正的专业人士连话语权都没有了。
如果真正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着火时应该看不到这些首长的身影,指挥的是专业人士。行政首长平时要多花点工夫关心防火。
2016年11月,黑河大兴安岭地区的桦树。
很多城市,市里防火经费落实都是问题,全靠中央财政中长期规划。
中央支持力度很大。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年执行完第一期。第二期正在执行中。第二期国务院单独批出375个亿。在全国,能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专项规划很少,带经费的就更少。而森林防火给了300多个亿,是中央财政直接支出的,还要求一些地方配套。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国家投入很大,森林防火的经费很多。
但是,很多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省区,经费不一定用到了真正高火险的地区。高火险地区通常都是落后的县。这些是防火重点区域。应该真正合理分配防火经费,哪个地方火险最高,采取什么措施,要精打细算。行政首长负责制就应落实到这方面。
很多城市建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全覆盖。一些领导来参观,可以看到设备这么好,全覆盖。但相应经费如果能真正用到高火险区域,效能会更高。很多防火中心指挥部建得漂亮,但能否发挥作用是个问题。大火着了之后,信号可能也传不过来。有的成了电视电话会议。这方面离防火要求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还要踏踏实实做一些工作。
对行政首长负责制,可能还有个误解,认为森林防火就是林业部门、防火部门的事。防火实际是全社会的事业。林业部门、防火部门是为全社会做服务的。基层搞防火的人应该是很委屈的。有些地方着了大火,首先受处分的就是这些人。真正最不应受处分的才是这些人,因为他们是为社会公益服务的——防火是全社会的工作,不是这个部门的工作。
我们对森林火灾,应该说是有较优的制度。像亚马孙大火,政府根本不管,放到我们国家根本不可能。但关键是要落实好。
2016年11月,黑河大兴安岭地区的树林。火一旦烧到树冠,就很难控制。
当下,各个地方落实差异很大。有些地方做得很好。吉林几十年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区位相近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都是森林火灾重灾区。吉林历史上森林火灾也很严重,但几十年来坚持预防为主,现在是全国森林防火的先进省。
预防森林火灾,之所以能搞好,是因为行政首长支持,否则经费都解决不了。因为防火只能看到投入,看不到效益——不像扑火,投个一千万,能看到火灭了。要是投入防火,有人就会说,会着火吗,是不是就是想把钱支掉?这种理念也要改变。
首先要改变的,是行政首长。行政首长不改变,火永远是管不好的。
预防为主:有火不成灾
我们专业做了一门火灾预防的课。森林防火,最主要的是预防。中国195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路线。但基层落实有差异。森林火灾如果预防搞不好,扑救就会很难控制。这两年的美国加州大火、巴西亚马孙大火,一烧都是几十天甚至几个月。
以预防为主,怎样落实?关键在地方行政。预防是“打人民战争”。而扑火要走专业化道路。现在,很多基层队伍是为打火而成立的。严格说,防火专业队要体现以预防为主。
预防也有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同一片林子,通过什么措施,能降低火险,使它有火不成灾。
我们搞防火教学和研究,一再强调要有火不成灾,而不是说单纯防火。林里不可能没有火。要说消灭火灾,还说得过去。林火和森林火灾,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把所有林火都视做火灾,把防火认为是扑火。这种观念不转变,森林防火肯定做不好。
这几年我在教学中都做了探讨。学术角度讲,一般我们称林火管理,不叫森林消防,也不叫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称呼。林火管理,是要对林火现象进行管理,不仅是扑,还包括利用。
2017年5月,陕西旬邑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耕地与山林。
比如,炼山造林在我国森林发展史上,起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南方有炼山造林的习惯。现在对炼山造林管得比较严,其实我们国家这种做法有两千多年历史。我国杉木林生长很快。而造杉木林之前,要把山坡上不成材的杂灌木砍下来烧掉,增加土壤肥力,再把杉木栽上去。这就是炼山。如不炼山,那些杂灌木,就和新栽的幼苗产生竞争,竞争土壤肥力、水,包括光照。这不利于小树生长。由此可见,火并不完全有害,是具有双重性的。
利用火还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扑火过程中,利用火来烧隔离带。有些地方,基层不知如何操作。以火攻火,没有起到灭火作用,反而起到放火作用。不知你们参观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时,讲解员有没有提到这方面。当时电视台广播说,要以火攻火,很多人点完火之后,就起到了放火作用。扑火工作的专业性很高,特别是以火攻火,要有很好的控制和判断。
预防也一样。有些措施可能有效,有些措施可能无效。我看过很多防火林带,发现了很多问题。生物防火林带,如果不去很好经营管护,不一定起到阻火、防火的作用。广东是生物防火林比较好的。但大量生物防火林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营造的,已经开始枯死,反而成为火蔓延的通道,增大了火灾危险。以前每年要清理林下杂灌木,现在没人做这项工作。杂灌木丛生,火会加速向外扩展蔓延。这方面,我2016年主持编写了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护技术规程,是全国的行业标准。
行政首长负责制应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南方有条件的,生物防火林怎样成网,老的防火林带该如何改造更替,怎样降低整个林子的火险,火延如何管控,基础设施该如何建设,队伍该如何建设。这些东西解决之后,当地也不可能产生大火了。
2017年5月,鄂尔多斯至山西忻州偏关县的S40省道上,能望见裸露的山。
让火在可控范围,就不会蔓延成灾。像炼山造林,在适合点烧的前提条件下,在适合点烧的区域,做好预防跑火的准备,就在这个区域让它烧。整个山烧完之后,马上把树造上去。那就不可能造成灾害。就是要突出预防。
很多地方,非防火区的队伍解散了,实际完全可以做预防工作。防火道路两边枯枝落叶的清理,这些没人去做的工作,应该是专业队去做。比如,一棵马尾松或杉木,底下修枝修多高,既不影响生长,又可以防止火从地表传到树冠上。这些都可以做实验。
火只要不着到树冠上,都是可以控制的。哪怕是地面火,风速很大时,火跟飞一样,也相对好控制。比较难控制的就是树冠上。树冠火烟气太多,整个扑火区域烟气弥漫,对面看不到人。那扑火就很危险。
分区分类施治
我最近在研究的题目,是分区分类施治。
这方面我国比较欠缺,基层很多表现出随大溜倾向。比如,说这个装备好,于是大家都买。在不同区域,不同装备和不同方法的适应性不一样。专业队伍都配置了风力灭火机。但有些地方风力灭火效果不行。在西北,用风力灭火,会把可燃物吹起来。比如一些倒木、朽木,本来只看到暗火,看不到火苗,一吹反而吹出了火苗。
2017年6月,黑龙江五大连池,一处依托当地植物的灯景。
基层防火更应采取分区施治的思维。不同区域的火灾类型不一样。比如,不同森林燃烧性不一样。马尾松油脂含量比较高,很容易着火,一旦着起来,扑灭很困难。而阔叶树可能是火后的存活树种。
不同区域的火环境和主要火源也不一样,应结合自己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办法。比如新疆,林区很大。有些地方,火着起来,等灭了可能都没发现。南方这种专业灭火队,包括航空灭火,在这个地方没必要,经济上也不允许。不过,由于林牧交错的特点,牧民自身防火意识很强,因为世世代代在这生活。我当时在新疆工作时,就建议政府部门,给那些牧民发一些水袋,不行的话给点补贴,这片林就交给他们了。一旦着火,他们用马、牛拖上水袋,几水袋水可能就弄灭了。瞭望塔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没必要。
不同区域对应措施不同。东北是大地形,大型先进的设备,可以用得上;西南山区,人都爬不上去,大型设备买了也没用。现在很多地方说水灭火好,推广水灭火。可是,上山打火的人,连喝的水都没有,装备那么多都是累赘。在整个中国,领导层面分区分类的思想要逐步建立,措施要逐步完善。应该分区分类施治。一定要结合当地林情、火情、社情,考虑该采取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涵)日前,德阳市红十字救援协会党支部一行,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里庄镇,开展“爱心十加一”消费和产业扶贫活...
冕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冕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