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蚕”织出致富路

凉山日报 2019-08-24 01:33 大字

“为提高的产出效益,我们农场利用桑园宽行中套种马铃薯、大葱、魔芋等矮秆农作物,用4分地来套种,一年可增收5万余元。”陈友刚用力挥舞着手中的丫杈,笑呵呵地说道。

陈友刚是冕宁县环街村的养蚕大户,从2015年开始依托四川省蚕桑发展项目,流转土地180余亩,成立了冕宁县沙坝镇友林蚕桑家庭农场。2018年,该农场养蚕320张,产茧364担,总收益94.8万元,利润达41万多元,并带动了周边村民20余人就业。

打造产业园区

助力产业脱贫

冕宁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立体差异明显等气候特点,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桑树生长和蚕儿饲养,是蚕业发展的最佳适宜区。

自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冕宁县委、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开展蚕桑产业扶贫。通过修建和改造养蚕基础设施,添置蚕具、纸板方蔟、无偿发放桑苗、化肥、蚕药等物资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改善了养蚕贫困户养蚕设施,提高了贫困户的养蚕技术水平。在一系列帮扶措施下,2018年,该县养蚕3万张,产鲜茧2.9万担,蚕农收入达8000万元,已有776户建卡贫困户、2000多贫困人口在发展蚕桑产业中实现脱贫。

目前,该县果桑产业已初具规模,桑园面积达4万亩,其中有优质桑园5000亩,果桑2500余亩,养蚕农户达1万余户,3.5万余人从事栽桑养蚕。

打出“组合拳”拓展产业路

近年来,冕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桑枝资源,基本实现桑枝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多元化开发、市场化运作。

“我们合作社加大对平菇、玉黄蘑、猴头菇、红平菇、桑灵芝、桑黄等10余种桑枝食用菌开发利用力度,如今生产规模达20万袋,年收入在100万左右。”仙灵桑枝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刚信心满满地说,17岁开始从事种植菌类,有30余年种植经验的他知道,用桑枝培育食用菌,是保护生态环境,延长桑蚕产业链,实现增收的一条好路子。

2018年,全县开始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涉及成片高产桑园8000亩,累计利用加工鲜桑枝条1250吨、销售产值75万元,亩产增收600元,其中凡是每亩桑枝条全部被加工利用的蚕户,亩均增收800元以上;因闲时利用蚕房、蚕棚种植桑枝食用菌的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亩桑枝条换袋补贴方式种菌,亩增收1000元左右。而对于蚕房、蚕棚条件好、面积宽、技术水平高的种植户,种植菌袋更多,其亩产效益和总收入更高。

加大发展力度

打造省级示范区

“按每栽培1000袋食用菌使用一个闲置劳动力计,50万袋桑枝食用菌就增加500多个就业机会,产生劳动收入就有50余万元。”冕宁县蚕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到,公司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场+养殖大户”模式,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下一步,冕宁县将积极推动桑枝食用菌等生产及加工规模,推广桑枝食用菌新技术、新工艺,配套烘干、冷链物流等设施设备,推行“公司+农场+农户”模式,强化服务,完善设施,创仙灵桑枝食用菌等品牌,拓展市场,力争把冕宁打造为省级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文/图 本报记者 马嘿依姑

新闻推荐

为给弟弟出气殴打茶馆老板致死 男子:逃亡的18年生不如死

“逃亡了18年,感觉很累,现在想通了,不想再跑了,自己做错的事情,就应该承担一切法律后果。”8月17日下午,沈某向四川省凉山州冕...

冕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冕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