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民办校
□王斌
1985年,我还在草坝上小学。当时我的学习不是很好,而且还特别爱打架,三天两头给家里惹祸,上6年级时,父母亲便把我转到了小镇上教学质量更好的民办校读书。
和公办学校相比,位于小镇西头的民办校实在太小了。整个学校就6间红砖瓦房教室,7个老师。教语文的钱老师,教数学的谢老师,教音乐的徐老师——民办校的老师虽少,可每一个老师却都多才多艺,而且,他们上课也都各有特色。比如,我们的班主任钱明鸿老师。
在我们小学6年级的那个班里,32个同学的座位是不固定的,座位要以每次考试的成绩来排定,考试成绩好,座位就靠前。故而,在整个小学6年级读书期间,教室正中前三排那3张“大哥座位”,一直都是班里同学暗中角逐的目标。
当然,钱老师的绝招绝不仅仅如此。钱老师深爱唐诗。有时,讲课讲到酣畅淋漓时,便会不自觉地引入一两句唐诗,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长安一片白,万户捣衣声”。解开衬衣扣子,敞开胸口,一手叉腰在讲台上走来走去,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钱老师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在唐朝,只要诗写得好,就可以入朝为官。此外,钱老师还给我们额外增加了每天学习一首唐诗的内容。一节语文课快要下课时,他就会用漂亮的行楷字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下一首唐诗,然后晃头晃脑地领着我们一起大声诵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讲台下,我们也跟着钱老师一起晃头晃脑。多年来,我一直偏爱古典文学,书柜里有多册古典文学书籍,想来也是深受了钱老师的影响吧。
民办校老师们的多才多艺体现在每个周末的“音乐联欢会”上。星期五的下午不上课,老师们便会带上二胡、笛子、手风琴等乐器到学校的操场上,围坐在篮球架旁,来个器乐小合奏。既是自娱自乐,也是师生周末联欢。那时,老师们经常演奏的歌曲有《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老师们一坐下,常常是演奏了一首又一首,高潮迭起。我们则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四周,口里跟着音乐声小声哼唱着,也沉浸在音乐氛围中去了。
临近小学毕业,让人难忘的事有两件:一是“吃毕业酒”,还有就是小学毕业考试。“吃毕业酒”是民办校的传统,也就是在毕业时,学校招待毕业班的全体同学吃一顿好吃的。我们班的“毕业酒”是在学校附近一户人家做的。学校买了1个猪头和一些花生米。那天中午第4节课刚下课,钱老师和谢老师就一前一后进了教室,钱老师端了一盆凉拌猪头肉,谢老师端了小半盆油炸花生米。酒是没有的,大家从课桌里拿出各自带来的碗,先到讲台上的那个大木甑里舀了饭,再依次到盆子里去舀菜。也许是感染了即将毕业离校的忧伤吧,尽管饭菜香味诱人,却没有人大声说话,更没有人推挤,大家有序地舀好自己的饭菜后,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时,若响起弘一大师李叔同填词的那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无疑,这就是一幕绝版的小学毕业场景了。
我们那届毕业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写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事》。我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在赶场天突然发病倒地,口吐白沫,被众人伸手相救送到医院的事。考完试的第二天早晨,我正在家里吃早饭,钱老师突然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我家。他对我和母亲说,昨天下午,全学区的老师在集中批改语文试卷时,他改到了一篇写得很好的作文,自己不但当众朗读了这篇作文,还给了满分30分。钱老师猜测这篇作文可能是我写的,而这正是我写的那篇作文。那届毕业考试,我们班32个同学,最终有31人顺利考入了镇中学,只有一个叫戴宁的男生,因为户口在冕宁县,只能回当地参加考试。就这样,我顺利地考入了镇中学,离开了民办校。
时光匆匆,一晃就是30多年,但当年的民办校生涯却让人难以忘记。
新闻推荐
四川森林消防比武场上的杨俊辉。7月26日中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比武竞赛在攀枝花紧张进行,在参赛队员中,有一位带着眼镜,像学...
冕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冕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